巴基斯坦总理宣布 11月23日,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对外说了一个新计划,名字叫国

康安说历史 2025-11-23 21:47:18

巴基斯坦总理宣布 11月23日,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对外说了一个新计划,名字叫国家经济复兴倡议,核心就三块,大基建,拉外资,推出口,目标盯着通胀和就业,两头压住,三年里把GDP拉到5% 这对老百姓来说,就是盼着菜价稳点、活儿多点、钱包鼓点,但市场和学界盯着的那些执行细节,才真是决定这计划能不能成真的关键。 先说说眼下巴基斯坦的日子有多难。9 月份刚公布的 CPI 数据都涨到 5.6% 了,好不容易降下去的物价又抬头,食品和能源是主要推手,7 月份燃气费涨了近 30%,电费也涨了 21% 还多,普通家庭买菜做饭都得精打细算。 就业更不用提,年轻人找工作难,中小企业因为成本高还在收缩。经济增速呢?去年才刚从负增长爬回 2.4%,要三年冲到 5%,等于每年都得往上蹦一个台阶,难度真不小。 谢里夫拿大基建当突破口,其实是有先例的。之前中巴经济走廊搞了这些年,实打实带来了 254 亿美元投资,建了 510 公里高速公路和不少电站,新增的 6000 兆瓦电力直接缓解了工厂停电的老毛病,还创造了 23.6 万个工作岗位。 现在要搞新基建,肯定还是往能源和交通上使劲,毕竟巴基斯坦太缺靠谱的基础设施了 —— 夏天工厂动不动停电,货物运到港口得绕远路,这些都直接涨成本、拖效率。 但基建这事儿最怕 “烂尾”,卡拉奇那个 BRT 快速公交项目,就因为材料涨价、卢比贬值拖了又拖,当地政府自己都喊 “拖不起了”。要是新项目还这么折腾,钱花出去不见效,反而会加重财政负担,通胀更压不住。 拉外资这块,谢里夫心里肯定没底,但也不是没机会。中巴经济走廊升级的信号很明确,中国大使都提到了,2024 年前四个月巴基斯坦外资已经涨了 32.3%,瓜达尔机场、苏吉吉纳里水电站这些新项目都在推进。 另外像绿色气候基金也开始给钱,之前就担保了 43 兆瓦的太阳能项目,帮巴基斯坦银行给中小企业放低息贷款搞光伏。 但外资也挑地方,巴基斯坦能源领域的老问题就很劝退:2024 年光给那些没怎么用的火电厂交 “闲置费” 就花了 70 亿美元,这些成本最后都转嫁到企业头上,外资一看这账算不过来,肯定不敢轻易投钱。 还有 IMF 的贷款虽然能救急,但还款压力大,2024 年光要还给 IMF 的本金和利息就快 1500 亿特别提款权,这也会捆住外资政策的手脚。 推出口是最该发力的地方,毕竟巴基斯坦的纺织品在国际上还算有点竞争力。2024 年前四个月出口已经涨了 13.5%,这背后是政府改了出口税制,把之前的 “一刀切” 改成了最低税制,虽然加了 1% 的预提税,但规范了市场,长远看是好事。 但瓶颈也很突出,纺织品出口占了大半江山,可能源成本一涨,优势就没了 ——9 月份能源关税一调,纺织厂的电费直接涨了一截,本来利润就薄,这下更难和印度、越南抢订单了。 而且现在家庭和企业都在自己装太阳能板,2024 年进口了 17 吉瓦的光伏组件,虽然能省点电费,但也导致电网用户要分摊更多成本,工厂的用电负担还是没真正降下来。 其实这三招是环环相扣的:基建搞好了,工厂能稳定生产,货物能快速运出去,外资才愿意来;外资来了能带来技术和资金,帮着扩大生产、升级产品,出口就能上量;出口赚了外汇,就能少依赖高价进口能源,通胀自然能压下去,同时工厂扩招还能解决就业。 之前中巴经济走廊就是这么干的,建了电站和公路,纺织厂的产能提上去了,出口也跟着涨,工人工资也稳了些。 但老问题不解决,再好的蓝图也落不了地。比如项目执行慢、腐败克扣,之前不少基建项目预算超了一大截,工期拖好几年;还有政策不稳定,外资进来怕变卦,商人也不敢轻易扩产。 就像 2024 年改出口税制,虽然方向对,但突然加税让不少中小企业手忙脚乱,要是早有规划、提前沟通,阻力也能小很多。 另外能源领域的 “照付不议” 协议就是个大坑,火电厂没出力还拿大钱,这钱要么转嫁给老百姓,要么靠政府补贴,最后都得拖经济的后腿,不把这规矩改了,通胀就像扎不紧的口袋,永远漏钱。 说实在的,谢里夫这计划抓的都是要害,要是真能实打实推进,老百姓的日子肯定能好转。23.6 万个工作岗位就能让不少家庭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5% 的 GDP 增速也能让巴基斯坦在南亚站稳脚跟。 但市场和学界担心的也没错,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和解决老问题的硬办法,口号喊得再响也没用。就像之前搞太阳能普及,本意是好的,结果没统筹规划,装得起的家庭省了钱,公寓住户反而要多交电费,反而拉大了差距。 现在关键就看接下来怎么干:项目要盯紧进度,外资要给够保障,出口要降真成本。要是能把这些硬骨头啃下来,三年后 5% 的目标说不定真能实现;可要是还像以前那样拖拖拉拉、解决不了真问题,那这计划恐怕也只是纸上画饼,老百姓盼来盼去还是一场空。

0 阅读:46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