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驻军: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3.91 平方公里战略要地,中国该出手了。 3.91 平方公里,放在茫茫东海里不算大,但这方弹丸之地的分量,足以撬动整个东亚的地缘格局。 在日本对华态度日趋强硬,在钓鱼岛问题上频频挑衅、步步紧逼的当下,驻军护岛早已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须落地的必答题。 先说说钓鱼岛的战略价值有多关键。它距离中国温州约 356 公里,距离福州约 385 公里,距离台湾基隆约 190 公里,刚好卡在东海大陆架的咽喉位置。 从地理上看,这片海域是中国进出太平洋的重要通道,每年有超过 10 万亿的贸易货物要经过附近航道,相当于全球贸易总量的三分之一。 要是这里被外部势力掌控,中国沿海的经济命脉和海上运输线就会被人掐住脖子,后果不堪设想。 更重要的是海洋资源的宝藏。钓鱼岛周边海域的渔业资源极其丰富,年捕捞量能达到 15 万吨,是中国东海渔场的核心区域,直接关系到沿海数百万渔民的生计。 海底的油气资源更惊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 1000 亿桶,天然气储量约 2500 亿立方米,相当于第二个大庆油田。 这些资源对能源需求巨大的中国来说,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补充,绝不能轻易让人染指。 再看日本这些年的小动作,早就超出了 “争议” 的范畴,完全是步步紧逼的挑衅。 2012 年日本搞所谓 “国有化” 购岛,把原本的领土争端推向激化;2023 年更是变本加厉,修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把中国列为 “最大战略挑战”,还联合美国在钓鱼岛周边搞常态化军演。 日本还在不断强化西南诸岛的军事部署。在距离钓鱼岛仅 170 公里的宫古岛,部署了 12 式岸基反舰导弹,射程能覆盖整个钓鱼岛海域。 在石垣岛,新增了陆上自卫队的警备部队和雷达设施,甚至计划部署爱国者导弹系统。 这些动作哪里是为了 “防卫”,分明是在钓鱼岛周边布下军事包围圈,企图用武力改变现状。 可能有人会说,保持现状、通过外交谈判解决不好吗?但现实是,谈判需要双方对等的诚意,而日本的态度从来都是 “只认实力不认理”。 这些年中国通过海警船常态化巡航,已经实现了对钓鱼岛海域的有效管控。 但光有巡航不够,没有驻军的管控缺乏刚性支撑,一旦遇到日本自卫队的刻意挑衅,很容易陷入 “摩擦 — 抗议 — 再摩擦” 的循环。 从国际惯例来看,主权归属最终要靠实际控制来巩固。看看世界上其他领土争端的解决,没有哪个国家是靠口头抗议守住领土的。 美国在全球数百个海外军事基地,本质上就是通过驻军实现对战略要地的控制;俄罗斯在克里米亚部署重兵,直接终结了多年的争端。 钓鱼岛作为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在这里驻军完全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是行使主权的正当权利。 这些年日本之所以敢频频挑衅,就是觉得中国不会轻易动硬。一旦中国在钓鱼岛部署必要的防御力量,明确划出红线,反而能遏制日本的冒险冲动,让局势回归稳定。 就像家里的大门,光有监控不够,还得有安保力量,才能真正阻止不法分子闯入。 3.91 平方公里的钓鱼岛,承载的是中国的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和国家安全。在这里驻军,不是为了挑起冲突,而是为了守护和平;不是为了扩张势力,而是为了捍卫主权。 现在的局势已经很明确,日本的挑衅不会自动停止,外部势力的干涉还在加剧,中国该出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