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几千年来中日干架,就没一次打到过日本本土。明朝清剿倭寇是在东南沿海,甲午

芸霄记史 2025-11-23 19:05:28

说真的,几千年来中日干架,就没一次打到过日本本土。明朝清剿倭寇是在东南沿海,甲午战争厮杀在朝鲜半岛和黄海,全是咱这边在挨折腾。   对于中国来说,战火打到家门口意味着直接损失,而日本本土却始终安然无恙,这让它在历史上更敢冒进。     日本的这种底气,和它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岛国天生有海洋当屏障,外敌登陆成本高,所以它敢把兵力往外推,打赢可以抢地盘、赚赔款,输了也能全身而退,本土丝毫不受影响。这种局面让它的国策更像是一场低成本的豪赌,有时候甚至是故意挑事。     反看中国,幅员辽阔、陆地边境长,历史上一直受北方游牧民族威胁,所以战略上更注重防守,形成了“守家”心态。   加上农耕文化习惯安土重迁,讲究稳定与秩序,儒家思想里那套“以德报怨”在对付同样守规则的伙伴是好的,但遇到日本这种崇尚武力、靠抢获取利益的对手,就容易被动挨打。     历史教训摆在那。明朝中后期的倭寇之乱,日本背地支持武装骚扰中国沿海,咱出兵多年才肃清,到了甲午战争,战场全在朝鲜和中国海域,最终清政府签下屈辱条约,赔了两亿多白银。   日本正是靠这笔钱加速工业化和军备建设,为后来更大规模的侵略做准备,而它本土的老百姓不仅没遭战火,还从战争的胜利中获利,这种差距让它更加肆无忌惮。     这几百年的规律很明显:只要它的本土安全没被打破,就会把战争当成赚钱和扩张的工具,单纯守在国门外消耗,是无法真正让它停手的。一旦有必要,必须具备直接打击它本土的能力,让它明白战争不再是零风险的买卖,才能从根子上抑制它的野心。     历史已经证明,战略的主动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守土固然重要,但更要让对手知道,挑衅的代价是无法承受的。      

0 阅读:59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