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的深秋夜晚,有贼人闯进叶剑英和滕代远的宅子,警卫“啪”的一声,朝贼人开

文史典个 2025-11-23 17:21:50

1946年的深秋夜晚,有贼人闯进叶剑英和滕代远的宅子,警卫“啪”的一声,朝贼人开了一枪,可对方竟还能全身而退。   闯进军调部驻地的正是飞贼“赛狸猫”段云鹏,他身手敏捷如猫,行踪诡秘,连日军总司令官邸都曾被他光顾。   段云鹏是河北冀县人,师从著名侠盗“燕子李三”,练就一身轻功绝技,曾在直系军阀部队服役,退伍后混迹江湖,靠飞檐走壁、夜行百里成名。   民国乱世,各路枭雄、富户商号,没少遭他“拜访”,而他却总能全身而退。   1943年的北平已被日军占领三年,冈村宁次的华北方面军司令部设在东城铁狮子胡同,官邸内外三层岗哨,墙角架设探照灯,夜里每隔十分钟就有巡逻队经过。   时任华北日军总司令的冈村宁次,刚从太平洋战场视察归来,带回了天皇赏赐的金条和珠宝,还有一份标注着“绝密”的华北抗日根据地分布图。   段云鹏这次行动并非“侠盗”之举,而是受抗日组织所托,希望获取那份军事地图。   他提前三天化妆成修鞋匠,在官邸附近蹲点,摸清了探照灯的盲区和巡逻队的换岗间隙,行动当晚,他借着暴雨的掩护,用飞虎爪抓住官邸西墙的排水管,顺着水流滑到地面。   进入院内后,他躲在假山后避开探照灯,趁巡逻队经过的瞬间,飞身跃入冈村宁次的书房,保险柜被固定在墙壁里,段云鹏用随身携带的钢钎和撬棍,仅用五分钟就将柜门撬开。   除了军事地图,他还看到了金条、珠宝和冈村宁次放在桌上的配枪,那是一把镀金的南部十四式手枪,是日军高级军官的象征。   按照计划,他本可趁冈村宁次在里屋熟睡将其刺杀,但想到官邸外的日军岗哨,一旦有动静必然插翅难飞,最终放弃了暗杀念头。   撤离时,他故意将冈村宁次的睡衣扔在院子里,留下“赛狸猫到此一游”的字条。   次日清晨,冈村宁次看到空保险柜和院子里的睡衣,气得暴跳如雷,下令特高科全城搜捕,却连段云鹏的影子都没抓到。   这桩事后来被冈村宁次写入《冈村宁次回忆录》,他在书中写道:“此贼身手之敏捷,胜过军中最优秀的侦察兵,实为华北治安之大患。”   抗战胜利后,社会动荡,段云鹏的身份发生了转变,1945年他在北平被捕,军统北平站站长马汉三亲自“招安”,希望他能为国民党效力。   段云鹏权衡利弊,最终“弃贼从特”。   1946年,国共和谈进入关键阶段,叶剑英与滕代远作为军调部代表,负责与国民党方面谈判军事调处事务。   这个夜晚,段云鹏悄无声息地跃上叶宅院墙,在屋顶屏息静听,却被警卫察觉,警卫果断开枪,子弹擦耳而过,段云鹏却毫不慌乱,一个鹞子翻身跃下屋顶,几个起落已到墙边。   随后趁着夜色飘然而去,追来的警卫只看到他在月色下消失的背影,警卫们试着追了半宿,甚至调动了汽车,又通报各处在路口设卡拦截,居然也没能抓到他。   后来段云鹏落网,他自己供认,面对如此严密的防卫,他明白“刺杀难以全身而退”,最后选择了放弃任务。   他并不是什么会为了信仰牺牲自己的人,毕竟,如果真的是那种人,也不至于当上特务。   这起未遂事件在当时军调部内部引发了极大震动,叶剑英等人立即加强了驻地防卫,并将情况通报给美方代表,经过勘察,线索指向国民党内部,国民党代表因此极为尴尬,但后来因为战争爆发,没能继续追查。   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段云鹏随军统残部逃往台湾,被蒋介石亲自召见。   蒋介石对他“夜盗冈村、智斗共军”的经历颇为赞赏,任命他为保密局上校组长,负责“大陆敌后破坏工作”。   1950年,段云鹏第一次潜回大陆,带着暗杀主席和总理的任务,在上海秘密组建特务组织,还联络了昔日的江湖兄弟,准备在国庆周年庆典时制造混乱。   但他刚与潜伏特务接头,就被公安机关盯上,段云鹏藏在底层货舱里才侥幸脱身。   这次失败让他心有余悸,但他很快卷土重来,两次潜回大陆,一次在广州策划爆炸铁路,一次在北京试图接近中南海,均因我方提前掌握情报而失败。   1954年9月,段云鹏在香港的一处公寓里被我方特工抓获,当时他正与台湾保密局的联络员对接,准备第四次潜回大陆。   押解回北京后,面对审讯人员的提问,他起初还想狡辩,直到审讯人员拿出他1946年夜闯叶剑英宅院时遗落的一只软底鞋。   那是警卫在院墙下捡到的,鞋底的胶印与他在台湾留下的鞋印完全吻合,铁证面前,段云鹏终于供认了所有罪行,包括盗冈村官邸、刺叶剑英、策划多起破坏活动的全部细节。   最终,1967年10月11日,这位曾让冈村宁次“寝食难安”、令国民党寄予厚望的飞贼特务,被人民政府依法处决,结束了其充满传奇又罪恶的一生。   段云鹏的传奇最终成为老北京胡同里茶余饭后的谈资,他的故事也被写进公安机关档案和历史著作。虽然“赛狸猫”落幕了,但那段关于飞檐走壁、神出鬼没的传奇,仍在历史的长河中回响。 参考信源: 台湾头号特务段云鹏大陆落网记 2015年03月05日 人民网  

0 阅读:136

猜你喜欢

文史典个

文史典个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