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发酵到今天,基本都已经退无可退。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究竟是出其不意,先发

山河又月明 2025-11-23 14:19:12

中日关系发酵到今天,基本都已经退无可退。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究竟是出其不意,先发制人?还是渐进施压,等待更好的时机? 中日关系走到今天这一步,确实像拉满的弓弦,半点松弛的空间都没有,所谓的退无可退,从来不是空口白话,而是实实在在的动作堆出来的紧张。咱们普通人觉得形势严峻,根本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看看美日最近半年的操作就知道,这俩压根没给缓和留余地,每一步都在往紧绷的弦上再加力。就说2025年9月那阵子,美国和日本搞的“坚决之龙”联合军演,就差把“针对谁”写在脸上了。 这场演习可不是小打小闹的操练,整整2万人的规模,1.4万日本自卫队员加上5000名美军,海陆空全兵种齐上阵,演习范围直接覆盖了冲绳群岛、九州和北海道三大区域,从南到北把日本列岛裹得严严实实。 更值得琢磨的是,他们还特意把美军最新型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拉出来测试,部署点选在山口县的美军岩国基地,这系统可不是什么防御性武器,明眼人都知道是实打实的进攻性装备,射程够得着咱们东部沿海,把这东西摆在家门口,这哪是搞防御演习,分明是在咱们眼皮子底下秀肌肉,难怪咱们国防部直接点明这是在推高军备竞赛风险。 除了军演这种摆到台面上的动作,日本在军费上的投入更是直白得很,钱花在哪,心思就在哪。2025年度他们的防卫预算直接冲到了8.7005万亿日元,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551亿,这可是破天荒头一回突破8万亿日元大关。可能有人对这个数字没概念,咱们掰扯一下就清楚了,这个预算比不少中小国家全年的GDP总和还高,而且里面的每一笔拨款都针对性极强。单是提升远程打击能力这一项,就砸了9390亿日元,差不多59.5亿美元,要知道这笔钱足够造好几艘中小型军舰了。 他们采购的装备也全是冲着实战来的,12式反舰导弹、潜射制导导弹、高超音速导弹,甚至还要给“宙斯盾”驱逐舰装“战斧”巡航导弹,这玩意儿射程能到2500公里,从日本海域发射能覆盖咱们不少内陆地区。更别提还有3148亿日元用来造三艘新型护卫舰,1140亿日元造“大鲸”级潜艇,连防卫通信卫星都专门拨了1238亿日元研发,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说是要搞“防御”谁信啊,分明是在构建一套完整的远程打击和攻防体系。 美日之间的勾连也越来越公开化,不再藏着掖着。这次“坚决之龙”演习里,美军不光带来了“堤丰”导弹,还在冲绳石垣岛部署了新型舰艇拦截系统,连“海马斯”火箭炮、M270火箭炮这些实战化装备都拉出来机动演练,甚至还测试了无人运输工具,摆明了是在演练如何在西太平洋地区快速部署火力。日本这边也相当配合,不光开放多个军事基地供美军使用,还把自己的12式地对舰导弹拉出来跟美军装备协同演练,这种程度的军事一体化,已经不是简单的“同盟”能概括的了。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国内其实也有反对声音,社会民主党地方支部都站出来抗议,说这种演习是在“煽动紧张”,可日本政府压根不管这些,一门心思跟着美国的节奏走。咱们外交部和国防部从8月到9月反复表态反对,可美日还是执意把“堤丰”导弹部署到位,这种无视他国关切的态度,就是在一点点压缩缓和的空间。 经济领域的摩擦也没闲着,日本跟着美国搞技术封锁,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对咱们高端芯片制造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卡得越来越紧。虽然没有明说针对中国,但出台的出口管制措施里,不少关键技术都精准避开了民用范畴,直指工业和军事应用。这种釜底抽薪的做法,比单纯的军事演习更阴狠,毕竟科技和经济才是长远竞争的根本。 可能有人觉得这些都是国家层面的事,跟普通人没关系,可实际上这种紧张感早就渗透到了方方面面。就说外贸行业,不少做中日贸易的商家都反映,今年的关税壁垒变多了,清关流程也比以前复杂了不少,不少订单因为政策变动被迫取消。在能源领域,中日在东海油气田的合作谈判已经搁置了大半年,原本有望共赢的项目,因为关系紧张只能停摆。 更别提军事演习带来的地区安全焦虑,冲绳附近的渔民都不敢轻易出海,生怕被卷入演习区域,这种民生层面的影响,已经让“忍一忍”“躲一躲”成了不可能的事。咱们解放军的应对也很有章法,东部战区的海空联合巡航常态化开展,火箭军的新型导弹试射也针对性展示了威慑力,这不是要主动挑事,而是在告诉对方咱们有护家卫国的实力。 美日之所以敢这么步步紧逼,说白了就是美国想借日本这个棋子牵制咱们的发展,而日本则想借着美国的支持实现军事松绑,两边各取所需,却把地区安全当成了赌注。 从数据就能看出来,美国在日本的驻军人数常年保持在5万人左右,2025年还新增了不少先进装备部署,就是要把日本打造成西太平洋的“军事前哨”。而日本也借着这种支持,一步步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防卫预算连涨好几年,从之前的GDP1%不到涨到现在的1.5%以上,这种扩张速度肉眼可见。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山河又月明

山河又月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