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国领土上最难解决的问题不是台湾回归,也不是南海争端,而是中印边境的收复问题。 这个问题的棘手之处,在于它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领土划界,最能体现这种复杂性的,就是印度方面数十年来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改变当地的人口结构。 自从1962年边境冲突结束后,印度就换了一种更隐蔽的策略,他们搞了一个所谓的“边境定居计划”,从印度内陆,比如北方邦等地,动员了大量的农民和退伍军人,许诺给他们免费的土地和房子,让他们拖家带口地搬到藏南地区。 几十年下来,这片约九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构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据估算,现在那里的180万居民中,有将近一半都是后来迁入的印度移民及其后代。 这些新移民带来了他们的语言、宗教和生活习惯,使得原本浓厚的藏传佛教文化圈被严重稀释,印度为了巩固这种占领,还在文化上进行“大扫除”。 他们强行将许多沿用了上千年的藏语地名改成印地语,甚至把一些古老的佛教寺庙直接改造成印度教神庙,其目的就是斩断这片土地与中国的历史文化联系,让后代人彻底忘记这里的归属。 面对这种步步紧逼的文化侵蚀,中国也开始了有力的反制,从2017年起,我国分批公布了藏南地区的标准化地名,把那些被篡改的名字一个个纠正过来,这不仅是在向世界宣示主权,更是在守护一段不能被磨灭的历史记忆。 那么,这一切混乱的源头究竟在哪里?答案要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英国殖民时期,1914年,在印度的西姆拉,英国代表麦克马洪背着中国中央政府的代表,私下与当时的西藏地方势力划定了一条非法的分界线,也就是后来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硬生生把藏南约九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了英属印度。 当时的中国代表陈贻范当场拒不承认,此后历届中国政府也从未认可其合法性。 殖民者拍拍屁股走了,却给印度留下了这份“肮脏的遗产”,印度独立后,不仅全盘接收,还把它当成了宝贝。 1951年,趁着新中国立足未稳,印度出兵占领了藏南重镇达旺,整个五十年代,他们一边假意谈判,一边偷偷修建据点,不断蚕食我们的土地,最终在1962年挑起了全面的边境战争。 那场自卫反击战,中国军队打得非常漂亮,但在取得压倒性胜利后,却选择了主动停火后撤,希望以此换来和平解决的可能。 然而,这一善意之举并未换来印度的收敛,反而给了他们卷土重来的机会,他们重新占领了那些地方,并且开始了前文所述的、更为长远的移民渗透计划。 所以你看,台湾问题本质上是中国的家事,国际法理上站得住脚,南海的争端虽然复杂,但我们掌握着主动权,也没有出现这种大规模的人口置换。 唯独中印边境这个问题,既要算殖民主义的旧账,又要面对被印度人为制造出来的人口和文化难题,解决它,需要的不仅仅是实力,更是超凡的智慧和战略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