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小孩哥写作业前,我将三个老师的评语都拿给他看。 小孩哥认真的将每个老师的评

一个行路人 2025-11-23 04:18:56

上午小孩哥写作业前,我将三个老师的评语都拿给他看。 小孩哥认真的将每个老师的评语都读了一遍,还读特别大声。 我当时第一反应就是,这什么神逻辑,简直是自我安慰界的王者。旁边写作业的姐姐已经笑得笔都拿不稳了。 但话到嘴边,看着他那个认真又得意的眼神,我硬是给咽下去了。那一瞬间我突然想明白一件事,成年人世界里的“对错”,在孩子的世界里可能根本不是重点。 重点是他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可以继续努力”的台阶。 他没有因为一堆负面评价就直接躺平,说“我完蛋了”,或者“老师就是针对我”。他反而在字里行间,自己搭建了一个“我在进步”的叙事逻辑。这个逻辑,虽然在我们看来有点好笑,但对他来说,是保护他那点自信和动力的唯一铠甲。 我的任务,不是一上来就戳穿这副铠甲,告诉他“你这是自欺欺人”。我的任务,是先帮他把这副铠甲穿得更牢一点,然后跟他说,“你这铠甲这么厉害,是不是可以去挑战更大的怪兽了?” 这可能就是很多人说的那个“成长型思维”吧,真不是什么大道理,就是这么个瞬间。孩子自己构建了一个向上的通道,哪怕起点再低,通道再歪,做父母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接住”,而不是“纠正”。 接住他抛过来的那个有点歪的球,承认他逻辑里的“合理性”,然后再把球,轻轻地、带着方向地,抛回去。 所以我顺着他的话说,“妈妈都没想到这个角度,看来你真的在反思,而且有效果”,看他眼睛一下子亮了,我就知道,这事儿,后面就好办了。比起纠正一个错误,点燃一点火苗,要重要得多。很多时候我们和孩子的沟通拧巴,也许不是他们不讲理,是我们太执着于当那个永远“正确”的裁判了

0 阅读:0
一个行路人

一个行路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