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有印度人放话:"我们会取代你们所有人,你们做什么都阻止不了。我们会娶这里的女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1-22 21:40:24

听到有印度人放话:"我们会取代你们所有人,你们做什么都阻止不了。我们会娶这里的女人繁衍印度裔后代。我们入住的小区房价会跌到一折,而你们会消失。"这话真是够狂妄的。就拿加拿大的情况来说,现在印度裔在加拿大可是越来越有"存在感"了。 这种狂妄论调听起来扎耳,但放在加拿大的现状里看,还真不是空口吹牛,印度裔正在用实打实的人口扩张和社会渗透,把 “取代” 的口号往现实里推。 加拿大总人口刚摸到 4000 万的边,可截至 2025 年 8 月,印度裔常住人口已经硬生生冲到了 500 万,这还没算上每年 40 多万源源不断涌来的印度留学生。 以及 100 多万拿着探亲陪读签证在加拿大长住的临时访客,算下来每 8 个加拿大人里,就有一个印度裔或印度籍人士,这个密度已经足够让本地人称奇了。 这波人口增长可不是慢慢积累的,而是实打实的 “爆发式”。2013 年的时候,印度裔拿到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的才 3.28 万人,短短十年过去,2023 年这个数字就飙到了 13.97 万,足足涨了 326%,占当年加拿大永久居民总数的近三分之一,相当于每三张枫叶卡,就有一张塞进了印度人的钱包。 更关键的是生育率的差距,加拿大本地人的总和生育率已经跌到了 1.33,连人口更替线都达不到,而印度裔的生育率却稳定在 2.1,刚好能实现代际平衡,这么算下去,用不了三十年,光靠生孩子就能在人口占比上再上一个台阶,难怪他们敢提 “繁衍后代” 的说法。 人口一扎堆,社区的 “印度化” 就肉眼可见了。大温地区的布兰普顿早就成了 “新旁遮普”,2021 年人口普查时印度裔占比就达 44.3%,比十年前涨了 15 个百分点,超市收银员优先用旁遮普语沟通,学校、银行的广告牌上印地语和锡克教标志比英文还醒目,印度传统婚礼的车队能把主干道堵上大半天,夜里放烟花庆祝邻居也只能忍了。 旁边的素里市更夸张,印度裔加旁遮普裔快占到总人口的 30%,远超华裔的 8.4%,再过几年突破 40% 都不是问题。 这些聚集区里,十几个人挤一套公寓成了常态,反而把租金抬得水涨船高,多伦多公寓平均月租都到 2500 加元了,本地年轻人租不起只能往外搬,倒显得印度裔成了社区的主人。 更要命的是这种增长带来的连锁反应,从就业到政治都在被悄悄改写。加拿大 2023 年有 73 万个职位空缺,印度移民正好填上了这些缺口,大多伦多地区的科技公司里,印度裔员工占比常超 30%,快餐、零售这些基础岗位更是被能吃苦的印度新移民包圆了,本地青少年想找份兼职都得排队。 更有意思的是,不少印裔老板还搞 “近亲繁殖”,只雇自己人,甚至和中介串通卖 “雇佣证明”,帮更多老乡合法留下来。 政治上的存在感更直接,2025 年加拿大大选里,印度裔候选人拿下了 22 个议会席位,占总席位的 7%,联邦政府里连国防部长都是印度裔,特鲁多早年还开玩笑说自己内阁的锡克教徒比莫迪的还多,这股政治力量已经成了政党不敢得罪的票仓。 文化上的渗透更是润物细无声,排灯节都成了多伦多的官方节日,规模快赶上加拿大国庆日了,加拿大邮政还年年发行排灯节邮票,生怕不够重视。机场旁立着的不再是枫叶标志,而是湿婆、拉姆这些印度教神像,成了新的城市地标。 就算加拿大从 2025 年开始收紧签证,印度留学生拒签率飙到 80%,可架不住基数大,现在加拿大 100 多万国际学生里,印度人还占着 42.7 万,就算 70% 的人毕业后找不到对口工作,只要能留下来,就能慢慢扎根。 这种态势下,印度人敢说 “取代” 还真有底气,毕竟人口基数、生育率、移民速度摆在那,再加上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慢慢渗透,加拿大的社会结构正在被悄悄重塑,说不定再过几十年,真能看到他们说的场景变成现实。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