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上周正式否决了外界所称的《川28条》——这份被舆论贴上“卖国”标签的提案。全国讲话结束后,他不仅收获了乌克兰军民的声援,连欧洲盟友和不少美国民间力量都站出来撑场子。 您可能纳闷,这份“川28条”到底触了什么雷?据基辅独立媒体披露,条款里藏着领土缓冲区扩大、关键矿产开采权外授等条款,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拿国家命脉换短期援助。就像咱小区业委会拒绝物业“停车费涨价换绿化”的套路——短期看有甜头,长期准亏。 我在2024年参与过跨境舆情项目,见过太多类似博弈。当时某东欧国家差点签了类似协议,结果当地退休教师举着二战老照片在总统府前静坐三天,企业主集体暂停外资合作——民众用行动划了红线。乌克兰这次更绝,军方直接放出前线战报:按提案让步的区域,正好是俄军近期重点突破方向。您说,这事儿能忍? 欧洲的支持不是场面话。布鲁塞尔智库数据显示,上周欧盟对乌军事援助环比涨了40%,德国刚宣布提前交付4辆“豹2A7”坦克。更有意思的是美国民间——纽约乌克兰裔社团发起“电话马拉松”,三天打了20万通电话给国会议员,把“反对28条”顶上了推特热搜。这哪是外交博弈?分明是全民参与的“政治保卫战”。 有人会问,泽连斯基不怕被说“强硬”吗?要搁商界,这叫“用户留存”——国家信用比一时的援助订单金贵。就像深圳南山的科技初创公司,宁可慢融资也要守住数据隐私条款,丢了底线,以后谁还敢跟你合作? 基辅街头的面包店老板娘跟我说:“我们不想要施舍,要的是能把国旗插回克里米亚的尊严。”这话糙理不糙。当一个国家连主权都能拿来“交易”,失去的何止土地?是整个民族对未来的信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