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23岁的王树声被敌人追杀,一位大娘见状立刻他拖至自家地窖中藏了起来。但在不久后,她却告诉敌人:“王树声就藏在我家! 没有人能想到,打破那一晚死寂、把枪口引向自家大门的,竟然是平日里最慈祥和气的周家姆,事情发生那一刻,空气里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绝望,1928年的黄麻地区,夜色并不安稳,一场针对重要情报的狩猎正在收网。 在那个足以压垮所有人意志的村口广场上,几百双眼睛盯着那位名叫周家姆的大娘,也就是后人口中的周大娘,她颤抖着身子从人群中挤出来,指着自家的方向,向那些正在挥舞屠刀的日本人高喊:“人就在我家,你们跟我来抓”。 这一喊,把在那半小时内每一个村民心头紧绷的弦都喊断了,所有人都以为,这位大娘在死亡的倒计时面前,最终选择了保全全村,交出了那位身负重伤的解放军战士王树声,把时针拨回数小时前,这场惊心动魄的藏匿战其实始于荒野中的一次生死竞速。 彼时的王树声刚刚完成任务折返,不仅背负着大本营急需的重要装备,脑子里更装着关乎全局的机密情报,他那敏锐的战场直觉救了他一命,在乱石与野草丛生的荒僻路段,身后若隐若现的尾随感让他警铃大作。 当那只精锐的日军分队现身时,他已抢先钻入草丛,但这并非长久之计,敌人不开枪并非仁慈,而是为了抓活口拷取情报,这种像猫捉老鼠般的“不开枪追击”,反而让逃亡的压迫感倍增,直到王树声拼尽最后的一丝气力冲入最近的村落,那种黏在背后的杀气依然没有散去。 日本人对中国百姓的骨气显然估计不足,但他们擅长利用恐惧,当天色彻底暗下来,丢失了目标的日军将全村百姓驱赶到村口,威逼利诱的戏码轮番上演:先是用当时甚至足够买下半条街的几百大洋做悬赏,对于食不果腹的饥民来说,这是一笔天文数字。 可人群如铁铸般沉默;见金钱失效,敌人露出了獠牙,制定了一条毒辣的“半小时规则”——每隔三十分钟,如果没有人交出王树声,就当场枪决一名村民,直至屠尽全村甚至搜查时杀掉老人孩童。 第一把屠刀已经举起,倒计时像是催命的鼓点,周大娘正是在这种几乎要把人逼疯的心理极限下站出来的,随着她领路,凶神恶煞的士兵踹开了她的家门,直奔屋内那处隐蔽的地窖,不久后,在一阵嘈杂的拖拽声中,一个身影被粗暴地押了出来。 那个年轻人虽然满身狼狈,衣服发型与画像上的通缉对象几乎一模一样,就这样被日本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带走,接着便是那扇被重重关上的院门,以及随后等待这个“俘虏”的无尽酷刑。 然而,当喧嚣散去,周家空荡荡的屋子里,却传来一阵沉闷的摩擦声,大堂角落那口原本看似沉重无比的大水缸被缓缓移开了一道缝隙,真正的王树声红肿着双眼,从水缸覆盖的那个隐秘坑洞中爬了出来。 此前那一幕如同钢针般扎在他的心口:刚才被敌人像牲口一样拖走的,根本不是他,而是周大娘的大儿子,王政道,这并非是一次简单的出卖,而是一场痛彻心扉的“李代桃僵”早在王树声敲开这户人家的大门,满身伤痕地请求躲避时,善良的周大娘就意识到。 单靠那口水缸下的地窖并不保险,尤其是当听到外面的屠杀威胁时,老人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儿子大不了多少的战士,再看看家中与王树声身形、发型颇为相似的长子王政道,一位母亲的私心被家国大义彻底碾碎。 地窖里的那次“换装”进行得异常艰难,王树声拼死拒绝这个提议,他不愿用无辜百姓的命换自己的命,但身上的情报太重了,重到关乎千军万马的生死,在大娘含泪的恳求和坚定的眼神下,两套衣服完成了互换。 大娘反复叮嘱儿子该如何应对,而那个名叫王政道的年轻人,默默穿上了那身原本属于死亡的行头,在这场关于忠诚与牺牲的赌局里,代替那个陌生人走向了鬼子的刑讯室,那个夜晚之后,日本人动用了所有非人的手段折磨“王树声”。 企图撬开他的嘴,但那个被抓走的青年直至在痛苦中死去,也没有吐露半个字,因为他确实没有任何情报可供出卖,只留下了一身硬骨头,而真正的王树声,在那口移回原位的水缸旁,在这位后来被他奉为生母的老人身侧,欠下了一笔这辈子都还清不了的债。 和平年代到来后,王树声像亲生儿子一样侍奉周大娘终老,因为他明白,自己的余生,其实是那个叫王政道的兄弟和这位伟大的母亲,用命在大洋和刺刀面前硬生生抢回来的。 信息来源:麻城市人民政府《【麻城小小红色讲解员】虎口遇干娘》 潜江新闻网《开国大将王树声:三支半枪闹革命 九死一生向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