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开始找台阶下:打下这么多土地挺满意 从夏季开始,俄罗斯东部战场几乎陷入拉锯

战争百年谈 2025-11-22 15:49:37

普京开始找台阶下:打下这么多土地挺满意 从夏季开始,俄罗斯东部战场几乎陷入拉锯。库皮扬斯克,哈尔科夫东北部的一座小城,成了新的突破口。11月初,俄军在此取得战果。普京亲自宣布“几乎完全控制”,乌方虽否认,但也未能完全收复。 普京清楚,这是心理战。他需要战果,也需要姿态。 过去两年,俄罗斯已控制乌克兰约19%的土地,包括顿巴斯两州大部、赫尔松和扎波罗热部分地区。版图没有剧变,但推进依旧。他的语气开始变化。不是胜利者的高调,而是稳妥落地的修辞。 11月中旬,美国推出28点和平方案。文件未全公开,但外界广泛解读:方案接近俄方关键要求,包括限制乌克兰军力、承认俄方控制区、放弃加入北约。美国强势提出,乌方需在感恩节前表态。 这个时间节点,让俄方也开始评估出牌节奏。 11月21日,普京在安全会议上表示:“我认为美方方案可以作为和平解决的基础。”这句话的分量不轻。他承认,俄方已收到完整提案,尚未细致讨论,但原则上接受。 随后他话锋一转:“如果基辅拒绝,美国也无法说服乌克兰,那么我们会继续推进。”他点名欧洲,“他们必须理解,库皮扬斯克不是终点,而是开始。” 普京想传达的信息清晰:我们可以继续打,但也不介意谈。只要条件符合俄方利益。 他说推进“不算迅速”,但强调“符合战略目标”,暗示当前战果已经足够满足某种“战术收缩”或停火铺垫。他在为未来的谈判准备台词,也在为失败部分制造解释空间。 这样的表态,是他过去几年少见的降调。不是无奈,是务实。 战争持续第三年,俄军虽掌握部分主动,但消耗也在加剧。前线人力缺口扩大,后勤运输吃紧,尤其在哈尔科夫方向推进后,补给线路被拉长,俄军内部反复传出“压不下”的疲态。即便库皮扬斯克告捷,也未带来全线突破的连锁反应。 国内也不太平。9月以来,多地爆出征兵争议,地方官员被民众围堵。视频虽迅速下架,但社交软件上仍有截图流传。动员效果远低于预期,不少地区开始以经济补贴诱导应征,甚至传出“强征”案例。克里姆林宫虽未正面回应,但普京多次在演讲中强调“要理解国家处境”,这是一种罕见的下沉语气。 经济上,能源出口虽暂缓颓势,但军费开支持续上扬。2025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俄罗斯财政赤字扩大至近万亿卢布,创下自战争爆发以来季度最大缺口。卢布对美元汇率震荡波动,多家本土制造企业被迫缩减产能。军工业虽优先供给,但非军用产业已明显萎缩,失业率上升迹象初现。 舆论方面,官方媒体仍以“推进稳定”“战果扩大”为主题反复强调正面信息,但地方报纸与社群论坛中开始流露“战争倦怠”。部分退伍老兵家庭组织悄然活跃,呼吁“应当给出交代”,虽未形成规模,但引发高层警觉。 所有这一切,加在一起,普京不能不考量。继续全面推进,将拖垮系统;贸然退却,意味着失败。 他需要一种方式,让自己“下得来”,让舆论“稳得住”,让战场“耗得起”。和平提案的出现,恰是一个契机。他不需要全盘接受,但必须展现开放姿态。也因此,他表面仍强硬,话语却已变调。他开始强调“逐步推进”、“目标实现路径”,暗藏的,是阶段性止战的信号。 当前,谈判未启,但气氛已变。美方设置期限,乌方犹豫不决,欧洲观望。而普京,主动上前一步。他希望这份“28点计划”成为停战转折。 他公开称:“如果乌克兰不接受,美国也无法强迫,俄罗斯将继续推进。”但与此同时,他补了一句:“而这种推进,已经符合我们的目标。”这一前后一致的结构,其实就是战术收缩的语言预演。 普京知道,美国方案若被基辅否决,谈判桌就不会出现短期机会。他需要维持战场优势,又不能拖垮资源。他想要的,是一场“带条件的结束”。 此刻,他在安全会议上的一席话,既是威慑,也是邀约。 谈判桌上的椅子已经摆好,俄罗斯总统坐在那里,等待泽连斯基,也等待美国的答复。也许这不是最终的和平,但是通往暂停的入口。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战争百年谈

战争百年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