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逝世遗体要火化,华国锋问科学院:咱们技术能永远防腐吗? 1976年,我们

鲁肃聊历史 2025-11-22 10:24:19

毛主席逝世遗体要火化,华国锋问科学院:咱们技术能永远防腐吗? 1976年,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溘然长逝,大家忍着巨大的悲痛处理毛主席的后事,本来按照毛主席自己的遗愿,他是要进行火化的。 可是这个安排对于广大的人民群众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因此在毛主席去世后,由华国锋等人组成的三人小组,立刻开会研究治丧事宜。 在会议上,所有人都一致认为主席的遗体要先进行保存,而且要进行永久保存。因此华国锋问了前来开会的科学院成员,这件事能不能完成? 那么,毛主席的遗体保存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都经历了哪些困难呢? 当时华国锋让科学院的人来聊一聊这个技术上的问题,当时赶到现场的是科学院的职工于书吉,按照他的思路,想要永久地保存毛主席的遗体,目前是有条件可以达成的。 他将当时条件下的各种设想与思路简单说明后,在场的其他专家进行了简单评估,认为没有问题。 因此这个“一号任务”就这样被确定了下来。 当然,任务进行的过程中,也需要对毛主席的遗体进行为期十五天的保护工作,此时正值秋老虎时间,如果不做好保护,前来瞻仰的人带来的热气,很容易造成遗体损坏。 因此除了科学院物理所等单位的成员,来到现场进行维护外,还有多位医生、安保人员,共同组成了对毛主席遗体的保卫队。 而科学院的同志们,也将暂时制作好的装置拉到了现场,吃住都在现场,来确定这个实验思路绝对没有问题。 既然有了存放遗体的思路,那么一个优质的、能保存毛主席遗体的容器,就必须提上日程。 中央下令,需要一个巨大的水晶棺来存放毛主席遗体。 第一个水晶棺是由光学玻璃制作而成的,这个水晶棺的测试非常之严格,不仅要进行密封、充气、降温等常规测试,制作组甚至模拟了云南8级大地震的强度,来测试这个水晶棺的抗震性。 而这个水晶棺则只是一个试验样品,此后为了解决影像反射等问题,水晶棺前后一共制作了3个样品,才最终用52吨一级熔炼水晶,进行了正式制作。 另外与水晶棺工作同时进行的,还有毛主席纪念堂的设计与修建。 当时讨论毛主席纪念堂的选址时,大家挑选了十多个地点,不仅有天安门,还有香山、北海甚至中南海等地,一共还制作了30多个设计方案出来。 但经过大家的多次研讨,最终还是确定了将毛主席纪念堂建设在天安门广场南侧,也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位置。 整个纪念堂的建设时间很紧张,1976年年底开始修建,到了1977年5月,占地72公顷的毛主席纪念堂就已经完成了。 就此毛主席遗体的保存相关工作全部完成,自此之后,毛主席的遗体就静静地躺在毛主席纪念堂,全国各地的人民,都可以来这里瞻仰,来见这位伟人最后一面。 这或许也是大家不惜一切代价保存毛主席遗体的原因,只要看到他,我们就会涌现出无限的力量与勇气,走得更稳更长久。 参考资料: 《毛泽东遗体保存始末》 《关于毛泽东遗体保存的回忆》

0 阅读:0
鲁肃聊历史

鲁肃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