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可行,性价比不高:小堆潜艇小堆潜艇是很早就有的概念,印象中九十年代出版的舰船知识杂志就在讨论小堆潜艇这个概念。不过二十几年过去了世界上并没出现服役的小堆潜艇,也未有实验性小堆潜艇的报道,主要原因不外乎性价比不高,没有实力的国家搞不起,有实力造核潜艇的不想搞。小堆虽小,动力装置构成和一般反应堆没什么不同。对于三千多吨的大型小堆潜艇,一个可行的反应堆方案是汽轮机输出功率700千瓦左右,驱动一台永磁同步发电机,给推进电机供电,此时轴输出功率大约可满足潜艇以8到10节航速航行。此速度比一般常规潜艇的巡航速度是要高一些,接近第三代核潜艇的浅水战术航速,并且它是无限的。所以单看航行性能,小堆有可取之处,它的功率比AIP大,不受航程限制,提供的电能还可使常规潜艇具备核潜艇的水下运作潜力,使小堆潜艇的水下航行时间增加到核潜艇的70天左右。不过小堆也是反应堆,目前成熟的方案还是小型压水堆,它也是经济上最有可能实现的堆型,其他诸如热离子堆等新概念堆受限于装置总效率,不太可能装机。是压水堆就涉及到一回路的屏蔽,二回路热交换问题。一回路再小也要求自然循环为主,一回路所有的安全措施、控制措施一样不能少,所以小堆潜艇在堆芯操作上和核潜艇无差别。二回路汽轮发电机组需要浮阀屏蔽噪声,舱段造出来长度不会低于4米,潜艇需要增加四五百吨的额外重量。再加上潜艇原有的大功率柴油发电机组,其动力装置复杂程度甚至与核潜艇相当,或者说更复杂。因为核潜艇柴油发电机组是应急的,平时只需控制反应堆装置,也不涉及到大容量蓄电池组的控制。这样在人员配备上要多二十人左右的核动力专业组,又要消耗常规潜艇的宝贵排水量增加额外的生活设施。同时小堆潜艇要使用核潜艇的停靠泊位,以及建立核潜艇的人员培训体系,艇领导班子也要具备足够的核动力专业知识。这些都是额外费用,小堆艇编制在常规潜艇部队内后勤跟不上,编制在核潜艇部队无法与核潜艇相提并论,性能又跟不上,所以是相当尴尬的存在。再者小堆潜艇性能也不是很高的。有10节的战术航速固然好,但噪声也增加了。万一被真正的核潜艇发现,两者十多节的航速差距,最高航速持续时间上的天壤之别,小堆潜艇是没有抗衡能力的。如果对上AIP或锂电池常规艇,噪声上劣势很可能没有先手机会,那么战术航速意义不大,拼最高航速还拼不过锂电池潜艇。那么小堆结合锂电池呢?那还不如直接造四千吨中小型核潜艇。四千吨核潜艇核动力装置热功率70兆瓦就可满足25节的航速需求,航行性能不是小堆潜艇能比的,既可以做主力核潜艇进行浅海反潜、反舰作战,又可以补充高度大型核潜艇深海作战。当然如果经济实力允许,只建造高速大型核潜艇,再补充一定数量的常规潜艇用于浅海作战,是完全可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