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曝出重磅:首批约6吨北海道扇贝已经运往中国!可真正让人好奇的是,是谁在买日本

福星徠说事 2025-11-21 21:12:16

日媒曝出重磅:首批约6吨北海道扇贝已经运往中国!可真正让人好奇的是,是谁在买日本海鲜?一查才发现,竟是日本在中国设立的公司出手的。   最近日媒一条消息,把不少人惊着了,首批约6吨北海道扇贝,已经悄悄运往中国了。   这事儿得从两年前的伏笔说起,2023年8月日本一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中方当天就按下了日本水产品进口的“暂停键”,这一停,就是两年多。   直到2025年6月29日,海关总署才松口,发布公告有条件恢复部分日本地区水产品进口,但福岛县、东京都这些高风险的10个都县,被明确排除在外。   公告里的规矩说得明明白白,日本输华的水产品,不仅要交官方卫生证书和放射性检测合格证明,中方还得做100%查验,铯-137、碘-131这些核素指标都是重点盯防对象。   大家刚觉得这事儿算有了章法,11月7日就传来消息,这批扇贝借着政策窗口期,已经启程运往中国,而买家身份一曝光,全网更炸了。   媒体一深挖才发现,掏钱的压根不是咱们国内的普通水产商,而是日本资本在华设立的关联公司,说白了就是日本人自己买自己的货,借中国渠道落地。   其实这种布局早有苗头,比如日本丸和水产2022年就在烟台设了代表处,专门对接中日水产贸易,这次扇贝进口不过是把之前的铺垫用上了。   大家之所以炸锅,倒不是反对正常贸易,而是这背后的操作实在透着股不踏实。   就在这阵子,韩国海域刚测出核辐射超标7倍,日本本土的水产更是乱成一锅粥,广岛县的牡蛎大片死亡,兵库县的牡蛎死亡率都飙到70%-80%,之前还有消息说日本扇贝死亡率一度高达90%。   更让人膈应的是,之前獐子岛就被扒过,从日本进口扇贝加工后换个包装就当国产卖,普通消费者根本分不出来,这次又是日本在华公司操盘,难免让人多想。   其实中方恢复进口的前提摆得很清楚,就是要严格控险,外交部也明确说了,这绝不代表认可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的安全性。   但日本资本偏偏选在这个节骨眼,通过在华公司悄悄进货,怎么看都像在钻信息差的空子,试图用“国产渠道”的壳子掩盖产地。   海关说100%查验是定心丸,可放射性物质这东西太特殊了,锶-90在鱼体内能浓缩80倍,碘-129的半衰期更是长达1570万年,短期检测合格不代表长期没风险。   最新民调也摆着呢,68%的中国消费者明确说要回避日本水产品,愿意选择性购买的也就10%,这些日本在华公司不可能不知道这个情况。   说白了他们就是想赚快钱,觉得换个身份就能蒙混过关,可现在网友的眼睛都亮得很,产地信息一查一个准,根本瞒不住。   食品生意拼到最后就是拼信任,尤其是进口海鲜,一旦出问题就是人命关天的事,根本没有试错空间。   这些企业只盯着利润,却忘了核污染风险看不见摸不着,就算海关检测再严,企业要是藏着掖着不公开物流和检测细节,漏洞还是可能出现。   中方有条件恢复进口,是基于科学监测的善意,也是给正常贸易留了口子,但这绝不是企业肆意妄为的理由。   消费者不是无脑抵制,是真的被核污染的阴影吓怕了,谁也不想拿自己的健康当赌注,毕竟国产海鲜这些年品质一直在提升,完全能顶上。   信任这东西碎了就难拼回去,哪怕这6吨扇贝检测全合格,多数人也未必敢买。   做入口的生意,责任永远比利润大,你觉得这批扇贝该买吗?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福星徠说事

福星徠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