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虚怕冷的中医调理思路! 门诊有个55岁的女患者,患甲减和冠心病十多年,优甲乐

向薇谈养 2025-11-21 19:17:11

阳虚怕冷的中医调理思路! 门诊有个55岁的女患者,患甲减和冠心病十多年,优甲乐天天吃,医院也住过两次,可病没断根,常年畏寒怕风,伴有左侧肢麻,大便稀溏,哪怕天热出门,风一吹就赶紧缩脖子,疲劳浑身没力气,连做饭都感觉累。 患者在朋友推荐下,抱着试试的心态找到我。初诊搭脉发现,她的脉象软弱无力,按下去好一会才摸到,再看舌头,舌色淡嫩,舌苔薄白,结合她多年的病史和表现,这是毫无疑问的脾肾阳虚证。 脾阳虚的特点就是四肢不温、疲劳乏力,大便不成形,黏腻或者便溏,而肾阳虚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怕冷,脾肾在生理上存在先天温养后天,后天滋养先天的关系,若脾阳虚衰,无法运化水谷,则肾阳失于充养,反之,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则脾的功能也会减弱,二者相互影响,易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患者病情迁延的原因。 肾内寄元阳,是全身阳气的根本,患者长期甲减,加之冠心病耗伤阳气,导致肾阳亏虚,日久累及脾阳,肾阳虚气化失司则水湿内停,脾阳虚运化失常则湿浊进一步加重。 针对这个病机,初诊开方时我紧紧围绕 “温阳、健脾、祛湿、通络” 来组方。其中黑顺片、干姜、肉桂是核心,就像给快灭的小火炉添柴加火,能稳稳温补肾阳,把积在身体里的寒气赶出去;黄芪、人参、炒白术凑在一起,专门补脾气、修脾胃,把后天之本的动力提上来。 茯苓、猪苓、泽泻则是帮着利水渗湿,把体内多余的寒湿通过小便排出去,减轻身体的负担,补骨脂和肉豆蔻能温脾止泻,针对便溏,最后用豨签草、丝瓜络疏通经络,缓解她的左侧肢麻。吃满 10 剂药,一个月后复诊,她拉着我的手说,现在出门不用裹得严严实实,畏寒怕风的劲儿减了大半,左侧手脚发麻的情况也少多了,大便终于成形了,连之前偶尔的尿不净感也缓解了。 再给她诊脉,脉象还是偏细,但比之前有力了些;舌头依旧淡,不过边缘冒出了淡淡的齿印,舌苔还是薄白,这说明阳虚的根本有了改善,但经络里还有些不通畅,于是方子也跟着做了微调,新增鸡血藤,养血通络,针对还没完全好的肢麻;又加防风,避免风邪再钻进来。 其实很多类似症状中老年朋友,身上带着好几种慢性病,一会儿怕冷,一会儿便溏,一会儿又手脚麻,看似复杂,其实根源很简单。就像她的的甲减、冠心病,看似是不同系统的问题,却都能通过调理脾肾找到突破口。 中医调理从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抓住阳虚这个根,一边用温阳药把身体的小火炉重新烧旺,修复脾肾的核心功能,一边用祛湿、通络药解决当下的不适,让气血能顺畅跑遍全身。

0 阅读:27
向薇谈养

向薇谈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