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算弄明白了,为什么中国没有急着用武力来解决台海问题。 近些年,讨论台海问题时总有人把焦点放在美中对抗,但每次日本的一点风吹草动,就能让区域紧张几分。 日本国会频繁通过军事预算,买进新武器、升级自卫队,一场又一场的美日联合军演打得不亦乐乎。 日本对“和平宪法”松口都是隔三差五的事,这些现象背后的动机可不简单,不少细心的人已经察觉日本的算盘打得比以往都响。 不难看出,日本的各项动作背后都围着台湾转。他们可不只是为了表态,更是觉得台湾好比自己家的大门。 一旦门被别人控制,日本赖以生存的海上通道、能源进口全都绕不过中国,经济安危全压在台海的稳定上。 这种地缘上的紧张,非但没有因为美国在东亚的存在而减弱,反而让日本更加主动出手,武装色彩一年比一年浓。对日本来说,台湾的变化不是遥远的新闻,而是实打实的国家安全警报。 相比之下,美国的介入就有点商业味。美方做决策的时候,更在意台积电这类科技巨头的命脉能不能攥在手里,保持自己的科研领先才是头等大事。 美国一边和中国在科技赛道博弈,一边用台湾做中间地带,加码军售、秀肌肉,其实就是想让局势别轻易翻盘。 美国更多关心的是格局和利益的主动权,而日本则是真的把台湾看作自己国家安全的定时炸弹,两者的目的压根不是一回事。 中国面对这双重压力,并没有被搅乱步调。这几年,中国在台海和周边的动作越来越有章法。海军舰队巡航不断,军机飞行演练频密,不单单是展示力量,更是把日本在南部岛链的安全感一步步拉低。 经济上,中国加快科技自研步伐,减少对外部芯片和高精尖原材料的依赖,给关键产业把门关得更紧,防止外部制裁带来意外风险,增强自己在对抗中的话语权。 在外交场上,针对日本的挑衅,中国也不是软柿子。各类国际场合对日本避重就轻的言论进行回击,努力降低日本在国际上为台海局势喊话、拉帮结派的能力,保持主场,力求让台海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眼下,台海已不是某单一岛屿的归属小问题,而是中美日三方围绕亚洲地缘、安全与技术领域的较量。在这中间,日本变成了最会掺和、动作最直接的角色。 中国不是不急,而是等着复杂的局面对自己最有利的时候出手。只要外部干预的空间被压缩到最小,推动统一就会水到渠成。现在的耐心背后,藏着更多的是精心算计和对时机的把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