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中国30公里,多了一座空军基地,对于印度,果然不能掉以轻心。中印关系缓和后,

运赛过去 2025-11-21 14:52:17

距离中国30公里,多了一座空军基地,对于印度,果然不能掉以轻心。中印关系缓和后,安分了没几天的印度军方又跳出来“作妖”,印度空军参谋长驾驶一架C-130J“超级大力神”运输机,降落在一处新启用的空军基地,根据外媒的报道,这座名为“穆德-尼奥马”的基地,距离中印实控线不到30公里。 2025年11月12日,印度空军参谋长阿马尔·普里特·辛格亲自开着C-130J运输机,在拉达克地区的穆德-尼奥马空军基地着陆,这基地海拔四千多米,位置敏感,离中印实际控制线就23到30公里之间,不同报道数据有点小差异,但总之很近。基地是新建的,印度空军花了大概218到230亿卢比升级,跑道延长,能起降战斗机、直升机和运输机,这在高原地区算是个大工程。辛格这一趟是去正式启用基地的,顺带检查设施,印度媒体说这能提升他们在边境的快速反应能力,部队和装备调动更快。 说起这个基地,它不是拉达克第一个空军设施,之前已经有列城、卡吉尔和托伊塞这些,加上穆德-尼奥马就成了第四个。印度边防道路组织负责建设,花了好几年时间,从原来的简易跑道改造成现在这样,能支持战斗机操作。战略上,这地方靠近实际控制线,能让印度空军更快介入,如果有事儿发生,战斗机从这里起飞,时间上占便宜。拉达克东部地形复杂,高山多,空气稀薄,对飞机性能要求高,但印度还是坚持建了,目的是加强前沿部署,补齐之前在高原作战的短板。外媒路透社报道说,这是印度在该地区第三个关键军事站,强调了它对边境安全的意义。 中印关系这几年起起伏伏,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后,双方军队对峙了好一阵子,死了人,伤了和气。后来2024年达成巡逻协议,军队逐步脱离接触,2025年10月还恢复了直飞航班,高层互动也多起来,谈了谈边界问题。军方之间沟通活跃,制定了避免冲突的规则,看起来是想保持和平。但印度没停下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桥梁、隧道、直升机停机坪一个接一个建,这穆德-尼奥马基地就是其中一环。印度国内有些人觉得中国是崛起障碍,总想通过军事存在多要点谈判筹码,经济上又离不开中国市场和供应链,这种矛盾心态让政策摇摆不定。 从中国角度看,印度这些动作不能不当回事儿。基地离实际控制线这么近,在现代战争里几乎没缓冲,常规火炮或远程火箭炮就能覆盖,高原环境还让飞机起降风险增大,战机一飞起来就可能被侦察锁定。印度空军体系是万国造,各种来源的飞机混搭,体系化不如中国空军完善。中国在边境部署了攻击-11无人机,这玩意儿隐身设计,飞翼布局,能快速抵达争议区,执行侦察、打击和电子干扰任务,还能和有人机协同。攻击-11只是中国高原作战体系的一部分,背后有情报网、防空拦截支持,印度如果低估这点,贸然动作,吃亏的概率大。 印度与美国关系最近有点凉,促使印度务实对华,但如果美国调整策略,印度可能又联美制华。当前中印缓和窗口期,中国抓住机会推动边界解决,但得保持清醒,强化自身实力是关键。中国空军在高原常态化巡逻,体系化优势明显,攻击-11等装备构成不对称压力。印度基地虽新,但生存力存疑,现代战争强调生存即战斗力,一个易毁基地难发挥大作用。 整体看,中印边境和平靠实力维系,不是靠一方善意。中国对印度抱善意,但主动权得握紧。印度政策反复性强,国内政治影响大,经济依赖中国却又竞争心态重。未来如果美国对华松动,印度可能跟风。中国需底线思维,提前准备复杂局面。穆德-尼奥马基地启用是印度加强边境的信号,中国得相应调整,确保防御不可撼动。 印巴冲突教训犹在,印度空军体系弱点暴露。中国以防御为主,确保边境稳定。印度政策摇摆,需中国战略定力应对。总之,中印关系虽缓和,但警惕不能少。

0 阅读:9

猜你喜欢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