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死后,诸葛亮究竟发现了什么?竟连忙规劝刘备赐死刘封 建安二十四年的雪,比往

诺原论楚翊许 2025-11-21 10:04:35

关羽死后,诸葛亮究竟发现了什么?竟连忙规劝刘备赐死刘封 建安二十四年的雪,比往年更冷些。当关羽父子的头颅被装在木匣里送抵成都时,刘备在章武殿里枯坐了三日,案头那封染血的求救信被指腹磨得发亮,“封儿,救我”四个字,是这位二叔留给养子刘封最后的呐喊。 而此时的刘封,正驻守在上庸城的城楼,对麦城的惨状一无所知。 刘封的人生从一开始就写满尴尬,四十多岁的刘备在荆州还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膝下连个承欢的儿子都没有,眼看祖宗香火要断在自己手里,只得收养了罗侯寇家的幼子,赐名刘封。 那时的刘备或许真把他当作未来的继承人,带着他四处征战,刘封也没辜负期望,二十岁便武力过人,随诸葛亮入蜀时战功赫赫,被封为副军将军。可命运弄人,就在刘封以为自己稳坐蜀汉储君之位时,刘禅降生了。 一夜之间,他从“准太子”变成了“养子”,这份身份的落差,像一根刺扎在所有人心里。 在那年七月,关羽围攻樊城告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却没料到孙权会在背后捅刀。 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糜芳、傅士仁不战而降,腹背受敌的关羽节节败退,最终被困麦城。 绝境中,他把希望寄托在了上庸的刘封身上,数次派使者求援,书信一封比一封急切,最后那封连字迹都被血渍糊住。 可刘封却和孟达以“上庸新附,民心未稳,擅自出兵恐生变”为由,拒绝了救援。 他们或许忘了,正是关羽当年力挺刘备收他为养子,这份叔侄情分,终究抵不过权力的算计。 十二月,关羽战死章乡的消息传来,刘备的愤怒几乎要将宫殿掀翻,但他对刘封终究留了几分父子情面。 可诸葛亮此时却敏锐地嗅到了更深的危机,这位谋臣在复盘整个事件时发现,刘封的问题远不止“见死不救”那么简单。 他刚猛的性格早已在军中树敌,并且他竟公然抢夺孟达的鼓吹仪仗,这种欺凌同僚的行为,暴露了他恃宠而骄的本性。 果不其然,孟达既怕刘备追责,又恨刘封凌辱,直接带着四千部曲投降了曹魏,还被曹丕封为新城太守。 而且信里字字诛心:“足下与汉中王,道路之人耳,亲非骨血而据势权,义非君臣而处上位”,直白点出他养子的尴尬身份,还提醒他刘禅已被立为太子,他不过是“副军将军”,根本无涉皇统继承。 刘封拒绝投降的骨气值得称道,可他没意识到,这封信早已把他推到了悬崖边。 当申仪、申耽兄弟相继叛魏,上庸失守,刘封狼狈逃回成都时,诸葛亮终于向刘备说出了那句藏在心里的话:“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关羽之死是导火索,欺凌孟达、丢失上庸是罪证,但最让刘备无法容忍的,是刘封对蜀汉未来的威胁。 彼时刘备已年近六十,刘禅尚幼,一旦自己离世,以刘封的武勇和资历,难保不会心生异念。当年袁绍废长立幼导致诸子内斗,刘表死后荆州易主的教训就在眼前,诸葛亮不得不为蜀汉的长治久安考虑。 他要的不是清算旧账,而是铲除可能动摇国本的隐患。刘备终究下了决心,赐死的诏书送到刘封面前时,这位曾驰骋沙场的猛将彻底懵了,他嘶吼着“我乃汉中王长子,谁敢杀我”,可回应他的只有沉默。 直到自缢前,他才掏出怀里那封早已干涸的血书,长叹一声:“恨不听孟子度之言”。 这句话传到刘备耳中,这位一生铁血的枭雄终究落了泪,他或许恨刘封的刚愎自用,或许怨他见死不救,但更多的,是对这份错位父子情的无奈。 刘封死后,刘备以侯礼将他安葬,算是保留了最后的体面。 多年后有人说诸葛亮冷酷,可回望那段历史便会明白,在乱世之中,帝王家从没有真正的温情。 刘封的悲剧,早已写在他成为养子的那一天,关羽的死不过是加速了结局的到来。 而诸葛亮的“发现”,既是政治家的远见,也是乱世中无可奈何的抉择,为了蜀汉的存续,有些牺牲终究无法避免。

0 阅读:0
诺原论楚翊许

诺原论楚翊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