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嘴上说“要改变”,真正走到悬崖边时,却只敢往回缩半步。你呢?遇到危险时,是硬扛到底,还是先保命再说? 那句话“太极端了,不过能够保命”,像一记冷水。它承认退让,也不否认极端。看似矛盾,其实很现实。就像开车遇到暴雨,有人坚持提速,有人选择靠边避一避。前者讲原则,后者保安全,你会绝对否定哪一方吗? 很多选择被贴上“懦弱”或“激进”的标签,本质却只是不同的风险权重。有时,适度极端是为了划清底线;而暂时退后,是为了不被直接清场。就像你在职场谈判中,不可能一上来就把底牌摊尽,而是先确保自己有再谈的资格。 关键不是“极端”还是“保命”,而是你是否清楚:这一步退,是战略蓄力,还是习惯性逃避?这一次硬刚,是底线捍卫,还是情绪失控?下次做决定前,不妨先问自己两句:我真正想守住的是什么?这次选择,会让我明年更有选择权吗? 也欢迎你想一想:在你最近一次“怂”或“硬刚”的时刻,如果给你一次重来的机会,你还会做同样的选择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