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最后2天,高市早苗还不死心! 中方直接一句话终结,这2个字相当

飞天史说 2025-11-20 19:14:03

快讯!快讯! 最后2天,高市早苗还不死心! 中方直接一句话终结,这2个字相当妙 ! G20 峰会即将于11月22日至23日召开,各国外交大戏也在台前幕后轮番上演。就在距离峰会只剩2天的节骨眼上,日本政坛代表高市早苗依然不甘心,频频试探中方的态度,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可惜,中方只用两个字就把这场“拉锯战”画上句点,既干脆又有分量,直接让日本方面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目前 日本的焦虑,不是装的,是被现实“逼”出来 这回日本的急躁,原因其实不难猜。 高市早苗屡屡喊话想和中方在G20碰一面,表面看是想缓和气氛,实际上更像是被现实压力“追着跑”。 先前高市早苗把“台海有事”硬生生和日本的“存亡危机”捆绑在一起,还嚷嚷着要对外行使集体自卫权。这种言论踩了中方底线,不仅被中国媒体直接点名批评,连日本国内都炸开了锅。 中国随即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日本渔业从业者顿时慌了神,出口大门一关,直接影响到渔民的饭碗。日媒也坐不住了,连着几天分析这波冲击到底有多大,担心的气氛蔓延到整个产业链。 更让日方睡不着觉的是,大家都看得出中国手里还握着许多底牌。比如稀土制裁,假如中方一旦动真格,日本半导体和新能源产业都会跟着打摆子。 日本这些高科技企业,离了中国产的稀土,说白了就像脱了线的风筝,根本飞不起来。 各路专家也算过账,真要制裁下去,日本的关键制造业分分钟陷入停工危机。正因如此,日方才在G20前持续示好,想借这个全球聚光灯下的场合捞点面子,顺便给自己“灭灭火”,让压力降降温。 说到底,这种“求和”的姿态,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外交表演,而不是发自内心的道歉和反思。 在11月2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面对记者发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用“中方没有会见日方领导人的安排,请日方自重"回应了高市早苗的“求见”,这一句可不是随口一说,而是门道十足。 中文里的“自重”,既是提醒对方注意分寸,也是要求对手自我约束。放在外交场合,这两个字比“无安排”“不方便”等词更直接、更有分量,传递出中方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甚至带点“话已至此”的味道。 这种说法,在中国外交辞令里并不常见。能用到“自重”,就说明中方的忍耐已经到顶点,不想和日方再绕圈子,话就摆在这儿,清晰明了。与以往的不同,这次彻底堵死了所有炒作空间。 日本媒体一向喜欢在中日是否会晤这个话题上做文章,但这回算是彻底没话说了。高市早苗之前在APEC期间的“社交操作”——滑椅子凑印尼总统、搭智利总统肩膀,媒体都说她“上不了台面”。 中方“自重”的告诫,正是对这种外交失礼的精准回击:你要是再不收敛,连见的机会都没了。 其实,外交场合讲究的是分寸感和分量感。 中国并没有用“强烈谴责”这种高调措辞,而是用“自重”划出红线,这种冷静而坚定的表达,比大声喊口号更让对方感受到压力。 日本方面这次想借G20“洗白”,但门一关,一切表演全无用武之地。 困境全是自找,日本尝到“破坏互信”的苦果 说到底,这场外交僵局,是日本自己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台湾问题对中国而言,永远是核心中的核心,任何人触碰这根红线,都别想好过。高市早苗这番涉台言论,完全是战略误判。中方的反应没有情面可讲,维护主权底线从不含糊。 更糟糕的是,日本内部的对华沟通渠道也在不断缩水。自从公明党退出联合政府,日本政府里再也找不到那种和中方有深厚关系的“中间人”。这时候想递个“和解信号”,连合适的人都找不到。 对外政策长期跟着美国亦步亦趋,到了真需要沟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陷入孤立。日本习惯了在国际舞台上演“表演型外交”,可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光靠嘴皮子和姿态根本解决不了实质矛盾。 G20这种国际场合,本是共商全球大事的地方,不是让某些国家玩“洗白游戏”的舞台。 中国用“自重”二字,既是对日本的警告,也是对全世界表明底线:只要你不碰我核心利益,交流的大门永远敞开。可一旦踩红线,结果只能自己买单。 日本这次的焦虑和孤立,就是破坏互信带来的苦果。要想翻篇,得先把问题看清楚,把态度端正,再谈合作才有意义。 自重者人恒重之,G20不是日本的“洗白场”。中方用两个字点破一切,话讲得明明白白,该怎么做,日方心里有数。 参考资料: 外交部:G20期间中方没有会见日方领导人的安排,请日方自重 2025-11-20 15:45 正观新闻

0 阅读:5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