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算是彻底明牌了,美国竟然打出了将日本推向前台的这张牌。万一我们这边真的决定发动收复台湾的行动,美国不仅会插手,更会允许日本协助台湾进行防卫。这意味着,日本根据美国的指示,将会采取超乎我们想象的巨大动作! 这手牌打得是真够狠的,也完全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 就在11月7日,日本新上任的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时公然抛出了“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惊人言论。 要知道,这可是日本在任首相第一次,如此明确地将台海问题与日本自身的安保政策直接捆绑在一起。 高市早苗甚至还搬出了日本安保法中的一个专门术语,叫“存立危机事态”。 说白了,她就是想告诉全世界,一旦台海爆发冲突,日本就可以将其定义为威胁自身生存的危机,并以此为法律依据,名正言顺地出动自卫队进行军事干预。 面对日本如此赤裸裸的挑衅,我们当然不会坐视不理。 11月13日,我国外交部就发出了严厉警告,奉劝日本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美国会出面安抚一下,给局势降降温的时候,更诡异的一幕发生了。 前总统特朗普,在11月10日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竟然公开声称“许多盟友都不是美国的朋友”,还点名指责日本在贸易上“占了美国的大便宜”。 特朗普这番话,完全没有重申《美日安保条约》的承诺,反而充满了“美国优先”的商人味道。 他那意思很明白,所谓的安全承诺,都是可以“按需计价”的。 这番表态,在很多人看来,几乎是对高市早苗涉台言论的一种间接否定。 一时间,很多人都松了口气,觉得美日同盟内部出现了裂痕,日本的冒险行为并未得到华盛顿的全力支持。 但如果我们真的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才真正暴露了美国真正的战略意图。 就在特朗普发表“盟友非友论”后没几天,当地时间11月18日,美国国务院就火速批准了一项价值3.3亿美元的对台军售计划。 这次军售清单里,赫然包括了大量反舰导弹等进攻性武器。 这手操作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双重标准”。 美国一边嘴上喊着要和平解决台海问题,一边却亲手为这个火药桶添置了更多的烈性炸药。 这个时间点卡得如此精准,显然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日本:别怕,我挺你。 更具实战意味的信号紧随其后。11月19日,美日两国在东海举行了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 这次演习的阵容非同小可,美军直接出动了可以搭载AGM-158C远程反舰导弹的B-1B战略轰炸机。 而日本航空自卫队则派出了F-2和F-15战斗机,全程为美军轰炸机护航。 演习的核心科目,就是模拟在危机状态下,双方如何快速决策,并协同对海上大型目标发动联合打击。 日本媒体甚至毫不掩饰地宣称,自卫队内部已经制定了“协同美军击沉福建舰”的作战方案。 这种针对性极强的演习,已经不是什么简单的“秀肌肉”了,而是真真切切的战争预演。 如果说美国的这一系列动作,是为日本的冒险行为“军事背书”,那么日本国内的动向,则更像是拿到“尚方宝剑”后的肆无忌惮。 从11月16日开始,日媒就不断披露,高市早苗政府正计划对《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进行颠覆性修改。 这些修改内容,每一条都足以让整个东亚地区为之震动。 其中包括研究调整“无核三原则”,为未来引进核武器打开方便之门;计划将防卫费占GDP的比重,疯狂提升至3.5%;甚至还要全面解禁武器出口限制。 到了11月20日,执政的自民党更是正式启动了安保文件的修订讨论,目标直指2026年底完成所有修改。 与此同时,日本还推动在2026年恢复旧日军的“大佐”军衔。种种迹象表明,日本正在系统性地、一步步地挣脱和平宪法的束缚。 现在,我们将所有这些信息点串联起来,一幅极其危险的图景便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美国真正的算盘,根本不是要亲自下场与中国在台海进行一场硬碰硬的对决,而是要将日本推向前台,让日本充当“代理人”。 美国不愿意为了日本的战略野心,而让自己承担与另一个核大国直接冲突的巨大风险。 所以,它选择武装日本、怂恿日本,让日本冲在第一线。 这样一来,美国自己则可以退居幕后,扮演一个“战争操控者”和“军火供应商”的角色。 既能利用台海的紧张局势,向日本、台湾乃至整个地区的盟友大肆兜售军火,又能避免美军士兵的直接伤亡,这笔账,美国算得非常精明。 而对于高市早苗政府来说,这同样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们正是想借着所谓的“台海危机”,来为自己修宪扩军、实现“军事正常化”的野心寻找借口。 日本近年的动作,从解禁集体自卫权,到发展先发制人的“反击能力”,再到如今计划修改“无核三原则”,每一步都踩在红线上。 这种以“存亡危机”为借口,行侵略扩张之实的做法,与上世纪30年代的日本军国主义扩张逻辑,何其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