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制导弹砸向俄罗斯本土,乌克兰这回彻底玩脱了!基辅的好日子到头了,普京的怒火,正将敖德萨从地图上抹去。这场豪赌的代价,乌克兰恐怕承受不起。 11月18日,乌克兰军方终于捅破了那层窗户纸。 他们首次公开承认,动用了美国提供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对俄罗斯本土发动了袭击。 这无疑是俄乌冲突以来,最具挑衅性的一次行动升级。 这次袭击的目标直指俄罗斯沃罗涅日州的波戈诺沃军事训练场。 该地距离乌克兰边境足有170公里,是俄军重要的后方人员集结地。 乌克兰选择在这里动手,其意图就是要告诉莫斯科,战争没有绝对的后方。 这背后,显然离不开美国的默许。特朗普政府任内悄然放宽了武器使用限制,为乌克兰使用美制远程导弹攻击俄本土开了绿灯。 基辅将此举吹嘘为“里程碑事件”,但他们似乎忘记了,任何“里程碑”都是有价格的。 对于这次袭击,俄乌双方的说法大相径庭。 俄国防部宣称,其S-400和“铠甲-S1”防空系统成功拦截了全部4枚来袭导弹,还展示了导弹残骸。 他们试图向外界证明,这次袭击并未对俄方造成任何实质性损失。 但独立的分析却揭开了另一个版本的真相。 有分析指出,俄方展示的所谓“残骸”,其实是ATACMS导弹在成功释放集束弹头后剩下的空弹体。 这恰恰说明,导弹已经飞抵目标上空并完成了攻击,俄方的报告可能只是在粉饰太平。 无论真相如何,乌克兰的行动都彻底触碰了俄罗斯划下的“红线”。 普京的报复来得又快又狠,而且极其致命。 敖德萨,这座乌克兰最后的出海口,成了俄军怒火的倾泻场,一场系统性的摧毁行动就此拉开序幕。 从11月11日开始,俄军对敖德萨发起了长达一周的饱和式报复。 巡航导弹和无人机率先出动,精准打击了雷尼港和多瑙河码头。 随后,“伊斯坎德尔”导弹呼啸而至,将基利亚港的乌军无人艇基地化为废墟。 俄军的打击一波接着一波,毫无停歇的迹象。阿尔齐兹的变电站和铁路车库遭到重创,伊利切夫斯克的铁路系统陷入瘫痪。 到了11月16日,连斯塔罗卡扎奇耶的大型太阳能电站也被夷为平地。 11月17日的打击更是达到了顶峰。伊兹梅尔港内的货船、天然气运输船以及关键的变电站同时遇袭,整个港口彻底瘫痪。 俄军用实际行动表明,他们有能力将敖德萨彻底从黑海航运图上抹去。 俄军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掐住乌军的脖子。敖德萨是北约军事援助进入乌克兰的最主要通道。 大量军援经由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通过敖德萨港输送到前线。摧毁这里,就等于切断了乌军的生命线。 这背后,甚至还有土耳其的影子。 有俄媒指控,土耳其利用敖德萨港作为基地,发射无人机袭击了俄罗斯重要的新罗西斯克石油港。 此举显然激怒了莫斯科,俄军的报复也因此带上了惩罚的意味。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普京要建立一个绝对的“安全区”。 面对射程300公里的ATACMS和射程550公里的“风暴阴影”导弹,俄罗斯必须将威胁远远推开。 将敖德萨炸成平地,正是为了这个战略目标服务。 乌克兰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泽连斯基亲口承认,国库存在高达60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预计到2026年2月就将耗尽。 前线的顿巴斯地区,早已变成了可怕的“无人机杀伤区”,补给无法送达,伤员难以撤离。 尽管美国批准了新的“爱国者”系统维护计划,西班牙和法国也承诺了新的援助。 然而,这点援助对于巨大的战局黑洞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乌克兰的战争机器,正在因为缺钱、缺人和缺弹药而慢慢停摆。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决定乌克兰命运的谈判,似乎已经没有乌克兰的位置。 有报道称,美俄正在秘密制定一份“28点和平计划”。 在这场关乎自己国家存亡的博弈中,基辅的角色正在被边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