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进京?先交投名状!这可不是买张机票、办个证件那么简单。郑丽文这边还在盘算着行程,那边隐形的“安检门”其实早就立起来了。现在的情况很直白,不管你是国民党的高层还是想探路的先锋,要想跨过那湾海峡,手里必须攥着那个传说中的“投名状”。 许多人可能觉得大陆方面的表态不过是一贯的外交辞令,听听就算了。如果您也这么想,那可就大错特错。这次摆在台面上的规矩,是实打实的“生存红线”。把访陆当成一场甚至都不需要买门票的“政治秀”?这念头还是尽早打消为妙。 别看大陆那边大门似乎敞开着,但门口站着的是一位眼神犀利的“顶级猎手”。这份冷静背后,是对入局者资格的严格筛选。 所谓的资格,压根不是你印在名片上的党派头衔,而是要看你在那是那个名为“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的通关文牒上,敢不敢盖上自己的红印。这两张文牒,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出示。 如果你想玩个花活,这一秒喊两句好听的,下一秒又在岛内搞点小动作,对不起,警报器立马就会响破天际。这就像是过安检,你兜里揣着“暗独”或者是那一套包装精美的“华独”违禁品,无论藏得有多深,在这台高灵敏度的“政治X光机”下都无所遁形。 这不是在吓唬谁,也不是故意设卡刁难。当宋涛主任于和平饭店会晤张荣恭之际,此番地点之择便已意蕴深远。和平饭店承载着特殊意义,这一安排似在无声中传递着别样的信息与期许。 这哪里是一场简单的寒暄?这分明就是摆在国民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当年的和平饭店见过多少历史的风云诡谲?如今它依然矗立在那里,仿佛在无声地质问后来者:想谈和平发展?没问题。但前提是,你得有与之匹配的勇气。 这种勇气,不是在只有自己人的会议室里窃窃私语,而是敢不敢在岛内那片被绿色恐怖笼罩的氛围里,挺直了腰杆说一声“我是中国人”。 如果国民党还抱着过去那种侥幸心理,觉得自己可以练就一身“左右互搏”的功夫,在经济上向大陆伸手,在政治上又想跟那边抛媚眼,这种“只经不政”、“两头吃”的把戏,早就过时了。 翻翻过去这几十年的账本,两岸关系什么时候最顺畅?还得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那时大家之所以能坐下来谈生意、台商能放心地跨海投资、两岸直航能像公交车一样便捷,根本原因不是什么别的技巧,而是大家都踩在了“九二共识”这块坚实的基石上。那时候,普通百姓真切尝到了和平发展的红利,这才是最实在的道理。 反观那些年试图绕开正道、搞“模糊策略”的操作,哪一个不是撞得头破血流?虽未在言辞间公然鼓吹分裂,但其行径却尽显纵容之态。 对分裂势力佯装不见、姑息养奸,甚至在暗处为其撑腰,这般行径令人不齿。这种典型的“两面派”做法,大陆不仅早就看穿了,而且手段也越来越精准。 看看现在那些被打在“劣迹艺人”名单上的名字,再看看那些被精准制裁的分裂分子关联企业。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在传递一个极其明确的信号:大陆对这底线的守护,有着14亿多人的民意做后盾,谁也别想在这个问题上蒙混过关。 说实话,国民党现在是真的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眼看着赖清德把两岸关系推向了“高危火药桶”的边缘,局势岌岌可危。 在这种环境下,如果国民党还是拿不出一点真东西,拿不出像样的政治担当,恐怕离被彻底边缘化、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政治僵尸”也不远了。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郑丽文要急着放风访陆,又赶紧派副主席去探路。他们心里清楚,必须得动起来了。 但如果这次申请只是为了缓解岛内的焦虑,而没有触及灵魂的改变,那这算盘打得再响,连海峡对岸都听得清清楚楚,也无济于事。北京准备的这杯茶,从来不招待投机分子。 实际上,“九二共识”从来就不是谁强加给谁的束缚,恰恰相反,它是保护两岸交流不偏航的安全边界。有了这个边界,双方的合作才有章法,老百姓的日子才不至于在动荡中提心吊胆。 大陆这次开出的条件,看似严苛,实则是在给两岸和平留机会,也是在给国民党最后一次“正骨”的机会。 这场即将到来的访陆行程,本质上就是一次极为严格的“政治体检”。体检的核心指标,不是看你郑丽文个人的魅力,而是看你能否代表国民党,把那个因为长期政治摇摆而弯曲的脊梁骨,重新挺直起来。 通过了这次体检,你就还是两岸博弈桌上的参与者;若是挂了科,那后果不用多说,历史的洪流从不留情,哪怕是百年老店,也随时可能被冲进下水道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