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重返白宫,却异常低调,再也没了半年前的风光。短短六个月,究竟发生了什么? 11月18日的白宫晚宴,气氛显得有些微妙。特朗普为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设宴,科技界的巨头们悉数到场。 苹果的库克、英伟达的黄仁勋、AMD的苏姿丰,星光熠熠。马斯克也身在其中,但他不再是舞台的中心。 特朗普进场时,特意停下脚步,伸手拍了拍马斯克的肚子。 这个动作意味深长,既有故作亲近的姿态,更有不容置疑的敲打意味。 在随后的致辞中,特朗普只用“我们拥有世界上最杰出的商业领袖”一句话,便将所有企业家打包概括,马斯克的名字被淹没其中。 这与半年前的场景形成了巨大反差。那时,马斯克是特朗普最倚重的科技“国师”,头顶“政府效率部”负责人的光环,风头无两。 两人甚至一同乘坐特斯拉Model S,向外界展示着政治与商业的完美结合。可如今,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商界代表。 从政治盟友到利益伙伴,身份的转变,折射出马斯克政治影响力的急剧削弱。 特朗普不再需要将他高高捧起,而是将他放回了商人的位置上。 这一变化,源于六个月前那场几乎撕破脸的决裂,根子则在于利益的巨大冲突。 矛盾的爆发点,是那部《大而美法案》。 马斯克公开炮轰该法案将扩大财政赤字,更要命的是,法案取消了对电动汽车的税收减免。 这对特斯拉而言,意味着每年将损失约12亿美元的真金白银,这触动了马斯克最核心的利益。 特朗普的反应也极为强硬,他直接威胁要终止马斯克旗下公司的所有政府合同。 SpaceX来自NASA的巨额订单,随时可能化为泡影。 被逼到墙角的马斯克也彻底豁了出去,他甚至用“爱泼斯坦档案”丑闻来反击特朗普,并宣布要组建第三政党“美国党”。 那段时间,两人的关系降至冰点。特朗普嘲讽“第三党行不通”,马斯克则在社交媒体上火力全开。 特斯拉的股价应声暴跌14%,SpaceX的部分军方项目也被悄然暂停。这场争斗,让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然而,政治的世界里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随着2026年中期选举的临近,特朗普发现自己需要马斯克。 共和党在地方选举中接连失利,急需这位超级富豪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他必须阻止马斯克的“美国党”分走宝贵的选票。 马斯克同样需要特朗普。没有了白宫的订单,他的商业帝国将面临巨大风险。 无论是SpaceX的太空探索,还是“金穹”导弹防御系统,都离不开政府的采购。 商业上的巨大损失,迫使这位曾经高傲的科技狂人,不得不重新低下头来,寻求和解。 这次和解,充满了商人的精明与算计。双方都没有公开认错,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利益交换,小心翼翼地修复着裂痕。 9月21日,在特朗普盟友的追悼会上,两人实现了“破冰”握手。 10月,特朗普又公开示好,称“我一直喜欢埃隆”。 真正的橄榄枝在背后。9月底,美国总务管理局悄然宣布与马斯克的xAI合作,联邦机构能以极低价格使用其Grok AI模型。 这是特朗普送出的一块诱人蛋糕,尤其是在沙特王储访美聚焦AI合作,而OpenAI的CEO却未获邀请的背景下。 特朗普的意图很明显,他要扶持马斯克的xAI,来平衡甚至打压风头正劲的OpenAI。 这不仅能拉拢马斯克,还能在人工智能这个未来战场上,安插自己的棋子。 对马斯克而言,这无异于一张进入国家级AI赛道的入场券。 更大的示好,则体现在太空领域。11月初,特朗普重新提名了马斯克的密友贾里德·艾萨克曼出任NASA局长。 此举被外界解读为最明确的信号,一旦提名通过,SpaceX的“星舰”极有可能在未来的登月计划中获得优先权。 这意味着,马斯克将有机会在美国航天领域,彻底压制波音、洛克希德·马丁这些传统巨头。 特朗普用未来巨大的太空订单,换取了马斯克在当下政治格局中的顺从与支持。 这笔交易,对双方而言都极具诱惑力。 所以,马斯克此次低调重返白宫,表面看是关系的修复,实则是双方在选举压力和商业利益面前的务实妥协。 特朗普需要他的钱和影响力来保住选举,马斯克则需要他的权力来保住订单和市场。 这是一场心照不宣的利益媾和。 但这种建立在相互需求之上的合作,注定是脆弱的。晚宴上没有深度互动的细节,说明双方的信任远未重建。 特朗普那个拍肚子的动作,更像是一种宣示:他依然是主导者,马斯克只是他需要团结的众多商人之一。 特朗普虽然不愿看到任何商业力量脱离自己的掌控,但在关键时刻,他还是需要借助马斯克的力量来稳固自己的阵营。 而马斯克,尽管拥有颠覆性的技术和庞大的财富,却始终无法摆脱对政治权力的依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