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荷兰公开对中方服软,声明中有一句话特别有意思! 当天,荷兰经济事

康安说历史 2025-11-20 10:44:45

11月19日,荷兰公开对中方服软,声明中有一句话特别有意思! 当天,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大臣米歇尔·卡雷曼斯发布了一则简短但意味深长的声明:荷兰政府决定“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这句话看似平淡,但紧随其后的一句解释却耐人寻味——“鉴于近期的事态发展,我认为现在是采取建设性步骤的正确时机。” 安世半导体可不是普通公司,前身为荷兰飞利浦的半导体部门,在全球车规级芯片领域是实打实的巨头。 2019年中国闻泰科技花330亿元全资收购它,这笔交易完全合法合规,之后安世就成了闻泰的“利润担当”,2025年上半年贡献的净利润占比居然高达266%。 更关键的是,这些年安世的核心产能早就向中国转移了,广东东莞的工厂承担着全球70%的芯片组装检测工作,荷兰本土业务只剩15%,还不涉及任何敏感技术。 就是这样一家中资控股、中国产能占主导的企业,荷兰居然在9月30日用1952年冷战时期的《货物可用性法案》强行接管,美其名曰“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说白了就是在美国施压下搞的强盗行为。 荷兰以为抢了就没事?太天真了!中方的反制来得又快又准,4天后商务部就宣布对安世实施出口管制,禁止其在华子公司出口成品芯片。 这一下就击中了要害——全球每四辆汽车里就有一辆用的是安世芯片,而东莞工厂是最大的出货源头。欧洲车企最先扛不住,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德国车企对安世芯片的依赖度高达68%,每三辆德国车里就有两辆用这个牌子。 禁令刚下没几天,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的两条新能源生产线就停工了,每天直接损失超过1亿欧元;宝马慕尼黑工厂的高端车型交付时间从3个月拖到6个月,订单丢了一大堆。 德国车企急得跳脚,转头就把荷兰骂惨了,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更是直接警告:再解决不了芯片断供,欧洲汽车厂几周内就得全停。 荷兰这时候才发现自己成了众矢之的,一边要配合美国的打压政策,一边要面对德国、意大利这些汽车大国的施压,欧盟内部的对华政策分歧一下就暴露了。更让荷兰头疼的是,中方还亮出了稀土这张牌,宣布对稀土及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要知道荷兰的ASML公司是全球光刻机巨头,而稀土是制造光刻机的关键材料,ASML根本离不开中国的稀土供应。这两下组合拳打出去,荷兰彻底慌了神。 其实荷兰心里比谁都清楚,跟中国对着干没好果子吃。中荷双边贸易额连续4年都超过千亿美元,农业、水利、高科技这些领域的合作早就深度绑定了。 就说ASML,虽然一直受美国限制不能向中国出口最先进的光刻机,但中低端设备和零部件的对华出口一直是其重要营收来源。而且荷兰的农产品、化工产品也大量依赖中国市场,真要是闹僵了,受损的绝不止是半导体行业。 5月份王毅外长和荷兰外交大臣会谈时就明确说了,希望荷方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环境,当时双方还达成共识要就半导体合作保持沟通,可惜荷兰当时没听进去,非要跟着美国一条道走到黑。 反观德国的教训就在眼前,之前跟着美国搞技术限制,结果芯片供应链断裂,汽车工厂纷纷停工,德媒还嘴硬说“把中国想得太好了”,可明眼人都知道,是他们自己过度依赖中国市场又不愿构建合理供应链,最后自食恶果。 荷兰可不想重蹈覆辙,尤其是现在还是看守内阁,根本经不起经济动荡。安世被接管后,荷兰本土几百个岗位保不住,员工纷纷离职,业务停摆的损失每天都在增加。内外压力之下,荷兰终于扛不住了,才有了11月19日那句“暂停干预”的服软声明。 说来说去,荷兰这次服软根本不是什么“建设性步骤”,就是利益权衡后的必然选择。他们终于看清了,中国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现在的中国有足够的实力维护自身利益,更有能力让挑衅者付出代价。 而且全球产业链早就深度融合,中国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想在损害中国利益的同时保全自己,根本就是痴心妄想。 当然,我们也得保持警惕,荷兰只是“暂停干预”,背后还有美国的影子,后续还得盯着他们把承诺落到实处。但不管怎么说,这次事件再次证明:谁跟中国搞对抗,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0 阅读:69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