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媒体,为了流量,肆无忌惮的当标题党。除了为了流量,还有就是别有目的在网络上煽动对立。乃至在中日外交风波这样的大是大非的立场面前,还暗搓搓的去给日本助攻。如果高市早苗真的在反省,进行公开道歉并撤回其错误言论,那么我们再去如实报道她怂了,这并没有什么问题。然而高市早苗明明没怂,媒体刻意用标题党和断章取义等方式来营造高市早苗怂了,那么这种行为,反而是在帮日本助攻。现在日本的想法就是在不公开道歉和撤回其错误言论的情况下,去蒙混过关,试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在日本做出实质性撤回和道歉动作之前,这类不基于事实,去帮日本降温的行为,就是在帮日本塑造受害者形象,是在帮日本蒙混过关。这是美日在舆论战里,很擅长做的事情,就是主动挑起事端,再通过舆论战,把自己从加害者的角色,变成了受害者。比方说,日本这次派了个外务省局长来华,从日方公布通稿看,他就是来华“抗议”,是来找茬找骂的。结果我们媒体报道的时候,标题写着“日本高管来华解释高市言论”。这明显是违背事实。但不知道的人,以为日方派人来是来服软的。然后会谈后,日方代表故意在离场时全程低着头,一言不发的听我方人员讲话,就很容易抓拍到日方服软的画面。当然,这样的照片,对我们普通民众来说,看着当然很解气。只不过,配合一些歪屁股的媒体渲染日方服软,再有一些人刻意带节奏,就变成“日方都服软了”、“得饶人处且饶人”之类的谬论出来。事实上,这就是日本很善于搞的外交小动作,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至于自己为何挨打,则只字不提。比如,日本朝日新闻,在对这件事情报道的时候,还特意选了一张看上去更加“蔑视”日本的照片,就是为了配合营造这种“受害者”氛围,所以在日本舆论上,都看不到多少日本会去反思高市早苗的错误言论,大都被日本舆论操控,把注意集中在我方对高市早苗错误言论的正当回击,在日本舆论,这件事情变成我方“不依不饶”“欺负日本”。这就是日本一贯的颠倒黑白的伎量。然而,我方外交人员不给日方人员好脸色看,是十分正常的。我方一向是,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我方外交人员在和其他国家会面时,也是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本来我方就是十分注重外交礼节的国家。那么为何这次会面日方人员,送他离开时要这样双手插兜,全程不和他握手呢?这当然是有原因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日本这次来的是恶客。昨天文章也提到。从日方通稿看,日方派人来不是来解释,而是来“抗议”我方驻大阪总领事的正当言论,甚至还在通稿里说“反驳”我方声明。也难怪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在和日方人员会面结束后,有记者问“今天会谈您觉得满意吗?”,刘劲松回答干脆:“当然不满意!”,记者追问“气氛怎么样?”,刘劲松回答:“严肃”。能让外交人员以“严肃”来形容会谈氛围,说直白点,就是在吵架。来了恶客,我方外交人员自然不会给他好脸色看。所以,了解前因后果,我们就不会觉得是我方故意刁难日方,因为日方这次就是来吵架的。但在媒体故意渲染为日方是来服软,于是就有人故意带歪节奏,渲染成是我方“不依不饶”,日本就从加害者,变成了受害者形象。比如日方通稿里,只字不提高市早苗作为日本首相,公然发表对我方的武力威胁,是性质多恶劣的事情。这就是日本一贯的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舆论认知战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