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出来了,面相憨厚的石破茂,才是25年来对中国最友好的日本首相 他没摆出谁都不服的强硬姿态,也没喊什么“价值观同盟”,却悄悄做了一件25年来日本领导人都没做到的事:派出执政党代表团,带着自己的亲笔信,主动来访北京。 日本首相亲自示好中国,多少年没见过了? 这位外表敦厚、说话慢条斯理的前首相,或许才是真正懂得在复杂地缘政治中寻找出路的人,他不是忽悠和平,而是用冷静现实的方式,让人相信中日之间还有转圜的余地。 石破茂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政治新星”,他是自民党内少有的“独行侠”,也是被日本媒体称为“田中角荣最后的弟子”。 田中角荣是谁?那是1972年中日建交的关键推手,而石破茂,从政治DNA上,就天然对中国不陌生。 上任后,他就没有选择高调访问美国,而是先把目光投向邻国,他派出的代表团,不是走个过场,而是带着明确的沟通意愿。 日媒披露,代表团中除了自民党重臣之外,还包括与中国长期有往来的议员,很显然这不是临时凑数,而是精心挑选。 相比之下,岸田文雄在任期间虽然也喊过中日“建设性关系”,但动作寥寥,更多时候是对美亦步亦趋;而高市早苗更是几乎将对华强硬挂在嘴边,频频炒作“安全威胁”。 石破茂的出现,显然是一种风格的转变:不被情绪左右,也不做空头承诺,而是用行动释放善意。 背后其实也不难理解,当前日本国会“朝小野大”,石破茂执政基础并不稳。他要稳住政权,就必须稳住外部环境,优先处理与邻国的关系。 特别是在特朗普回归白宫、美国对盟友施压加码的背景下,石破清楚,日本不能再一味“对美一边倒”,更不能让自己被卷入大国对抗的漩涡。 别误会,石破茂不是“鸽派”,他在自民党内可是出了名的“军迷”,早年当过防卫大臣,对军事有着极强的专业知识,但也正因为懂行,他反倒更清楚该怎么控制风险。 他上任后就明确表示:日本必须“正视中国在武器装备上的发展”,但“不能轻率挑衅”,这话说得不软,但也不硬,透露出的不是恐惧,而是克制,他知道,在这个区域,一次误判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这种“基于实力的冷静判断”,跟后来高市情绪化的“安全焦虑”完全不同,前者是现实主义,后者是意识形态。 当然,石破并没有改变日本整体的安保框架,他仍然强调巩固美日同盟,也没退出任何一个多边机制。 这说明他清楚,日本的外交安全政策有它的惯性,不可能一夜之间转向,但他做了一件更重要的事:在不撕毁同盟的前提下,给中日之间留了空间。 而这,已经非常不容易。 尽管石破茂的对华姿态让人眼前一亮,但中日之间的问题,远远不是一次访问、几句善意就能解决的,如今上台的高市早苗和他完全就是两个相反的人格。 今年是日本无条件投降80周年,对中国、对整个东亚来说,这是个必须要正视的历史节点,而一些国会议员,依旧在历史认知、领土问题上搞小动作。 日本如果真想做一个“转折点”,那就必须在历史问题上拿出更多诚意,不仅要说对,还得做对。 25年来,日本首相换得比谁都快,平均两年一个,说得多,做得少的也不少,石破茂和其他人或许有不同,但他却不能永远带着日本走下去。 石破茂的出现,为中日关系带来了一种久违的“可能性”,他知道怎么在现实中谋求最大共识。 他用一个老资格政治家的冷静与分寸,开辟了一个新的窗口,中日之间,或许终于迎来了一次真正的“重新认识彼此”的机会,可如今这个好不容易才打下的基础再次回到了原位。 信息来源:石破茂批评高市早苗涉台言论:历届日本政府都避免这么说——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