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一个和尚带着几十个僧人抗日,贺龙让余秋里邀请他们加入八路军,和尚看到

峻辉聊过去 2025-11-19 16:28:02

1938年,一个和尚带着几十个僧人抗日,贺龙让余秋里邀请他们加入八路军,和尚看到余秋里时,抬手就是一枪,余秋里却安然无恙! 1938年,抗日战争打得正激烈,日本军队已经在华北闹腾了好一阵子。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日军像潮水一样涌进来,先拿下北京天津,然后一路南下,整个河北很快就沦陷了。雄县这个地方,本来挺平静的,小县城里有个小寺庙,住持叫段克全,平时就管着寺里的事儿,和附近的村民处得不错,香火也还凑合。段克全本来是出家人,讲究清静,不想卷进外头的乱子,可日军一来,一切都变了样。 日军进河北后,到处烧杀抢掠,雄县周边村子遭了殃,房子被点着,人被赶着跑,不少地方成了废墟。寺庙也没逃过,他们闯进去抢钱抢粮,还用刺刀刮佛像上的金箔,当成宝贝带走。段克全上去拦,被日军用枪托砸了个结实,倒在地上爬不起来。这事把他彻底惹毛了,他想,再这么下去,寺庙保不住,和尚们也得死在日军手里。没办法,他和寺里的僧人商量,干脆拿起家伙反抗吧。僧人们也都同意了,总不能坐着等死。 就这样,1938年初,日军又来寺庙附近转悠,这次段克全他们早有准备,设了个埋伏,用菜刀棍棒干掉了两个日军,顺手缴了两支步枪和弹药。从那以后,他们撤出县城,正式拉起一支队伍,叫和尚连,段克全当头儿。起初就几十人,全是僧人,可名声传开后,附近百姓看他们敢打日军,就陆续加入。队伍很快就壮到三百多号人,主要搞游击战,专挑日军的运输队和小股巡逻兵下手,抢武器抢物资,还不时骚扰伪军。雄县一带,日军补给线被他们搅得挺乱,段克全的和尚连跟翟耀宗的队伍、江东升的队伍齐名,成了大清河北的三支主要抗日武装。其实,这些队伍加起来也就几百人,武器简陋,弹药少,但他们靠着地形熟,行动灵活,给了日军不少麻烦。 那年头抗日力量挺散的,各干各的,没法形成拳头。贺龙带着八路军120师进了冀中,想建根据地,就得把这些地方武装拉到一块儿。贺龙对雄县情况了解一些,知道段克全这支队伍有潜力,但段克全对八路军有点顾虑,怕被收编了丢了自主。贺龙就派余秋里去联络,余秋里那时是120师干部大队政委,人稳当,有经验。他带了俩警卫员就去了,没带大队人马,免得让人觉得来者不善。 余秋里到段克全那,随行干部介绍说,这是贺龙派来的人,来大清河北打鬼子。段克全没急着表态,他想试试余秋里的斤两。余秋里刚要开口说事,段克全忽然站起来,拔出手枪,对着天上一扣扳机,砰的一声,一只飞鸟掉下来了。余秋里没慌,笑了笑,说枪法好。段克全乐了,自谦了几句,这事儿就算过去了。其实这枪不是冲人打的,就是想看看余秋里胆子大不大,有没有瞧不起他们这些地方武装的意思。余秋里稳住了,段克全也就放心了点。 余秋里直奔主题,说听说段克全抗日的事,大家都是中国人,该联手打日军。段克全说队伍想抗日,但实力弱,合作得有诚意。余秋里就讲八路军的政策,军队是为老百姓的,不拿群众东西,抗日是为让大家过太平日子,不是硬收编,而是肩并肩干。段克全听着觉得有道理,但还想亲眼瞧瞧,就说去八路军驻地转转。余秋里欢迎,带他去了。到了那儿,段克全见战士训练整齐,士气足,百姓还主动送粮送菜,这让他信了八路军是亲民的队伍。 正好这时候,有通讯兵报告说三百多日军来袭。余秋里带队设伏,请段克全看看。战斗打起来,八路军用阵地战,分配火力,击退了日军几次冲锋,日军扔下不少尸体撤了。这仗让段克全开了眼,日军不是不可战胜的,跟正规军联手才有出路。他服了,回去后就带队加入八路军。翟耀宗和江东升的队伍也跟着并进来,组成了大清河北抗日游击队,段克全当游击队长,余秋里当政委。 加入后,队伍实力强了,行动也更协调。他们继续游击,在冀中扩展根据地,打击日军据点和伪军。段克全的和尚连融入八路军,原来的僧人成了骨干,带出了不少新兵。冀中抗日根据地渐渐稳固,八路军120师在那儿扎根,组织群众抗日,搞生产自救。日军几次扫荡都没得逞,损失不小。 再深挖点,河北沦陷后,日军推行三光政策,到处建据点,控制交通线,伪军帮着维持治安。雄县这样的地方,百姓日子苦,很多人家破人亡。段克全的起义不是孤立的,好多地方都有类似的自发武装。八路军进来后,不光打仗,还帮着减租减息,组织民兵,群众支持度高。余秋里在冀中工作时,注重联络这些力量,避免强行合并,讲究平等合作,这招管用。段克全加入后,游击队活跃在雄县、新城一带,截击日军车队,破坏铁路,牵制了日军兵力,让华北战场压力小了些。 余秋里后来升迁,当了将军,但他总提这事儿,说是基层工作的关键在诚意。贺龙在西北也带队抗日,120师成了西北的屏障。整体看,抗日胜利靠全国努力,华北战场苦,但坚持下来了。段克全的和尚连,虽然起步小,但融进大潮,发挥了作用。

0 阅读:0
峻辉聊过去

峻辉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