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曝出重磅:首批约6吨北海道扇贝已经运往中国!可真正让人好奇的是——是谁在买日本海鲜?一查才发现,竟是日本在中国设立的公司出手的。 这消息一出来,网上立马就炸了。现在这大环境多特殊啊,先不说日本排核污染水的长远影响,就最近几条消息都够让人闹心的。有报道说韩国海域的核辐射数据,一度比标准高了7倍;日本自己家更糟,扇贝死了九成,不少渔民都快愁没饭吃了。一边是自家海鲜大面积出问题,一边急着把北海道扇贝往中国运,这操作本身就透着不对劲。 再往深了扒,这家买扇贝的公司底细更有意思。媒体查了查股权关系,发现背后全是日本资本的影子,说白了就是日本为了钻进中国市场,特意铺的“暗路子”。明眼人一看就懂,他们是想顶着“中国公司”的名头,偷偷把自家海鲜塞回中国市场,既躲开咱们消费者的抵触,又能打开销路,这小算盘打得也太响了。 可能有人要问了:咱们不是对日本水产品管得特别严吗?这话没毛病,咱们国家海关可没含糊过。今年6月29号海关总署专门发了公告,是“有条件恢复”一部分日本水产品进口——像福岛、东京都这些10个高风险的都县,直接不让进。 就算是允许进口的地区,也得交日本官方的卫生证明、放射性物质检测合格报告,还有产地证明,海关还要再严查一遍,不合格的直接拦在国门外。 这次北海道扇贝能进来,按理说确实符合“不是禁运地区+手续齐全”的要求,但架不住日本资本这波操作太刻意。要知道自从日本排核污染水后,咱们中国消费者对日本海鲜的信任早跌到谷底了,国内企业没人敢随便碰,日本没法子,只能自己下场,搞“自己人买自己货”来试试水。可这么做反而更让人起疑:要是产品真合格,为啥不光明正大打正规渠道进来,非得绕这么大个弯子? 更该注意的是日本本土渔业的难处,扇贝死九成,说明当地渔民快撑不下去了,中国市场对他们来说就是救命的。但越是这时候,咱们越得绷紧弦。海关总署公告里写得明明白白,一旦查出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马上就会管控。这可不是空话,每一批进口的日本水产品,都得经过一层又一层检测,就是为了守住咱们的餐桌安全。 说到底,大家担心不是没道理。咱们不是反对正常的国际贸易,是在核污染这个大前提下,对日本海鲜的安全始终放不下心,哪怕一点小疏忽都可能出问题。日本资本想靠“换个马甲”打开市场,本身就说明他们自己心里没底,不然犯得着这么遮遮掩掩吗? 现在来看,这批扇贝虽说已经进境了,但后续监管肯定不会松。咱们消费者能做的,就是买海鲜时多留个神,看清楚产地和来源;监管部门更得把好关,不光要查产品本身,还得盯紧这些“背后有鬼”的贸易公司,别让不良商家钻了空子。老百姓的餐桌安全可不是小事,什么时候都不能马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