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再起!美国稀土软肋暴露,中国停购大豆反制。 一场关于稀土与大国的贸易博弈悄然展开,中美之间的供应链牌局胜负未定。 “稀土和磁铁的问题将得到解决。如果(中国)发放出口许可,我们实施的出口管制也将得到放宽”。今年6月,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伦敦公开表态,语气强硬。 但看似强势的背后,却是美国在稀土领域的无奈。中国在4月以后限制7种稀土的出口,这些稀土在冶炼工序中占到9成以上的份额,对美国制造业和战斗机等防卫领域来说不可或缺。 与此同时,美国财长贝森特近期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在感恩节前保证稀土供应,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 然而,中国并未屈服于压力,反而以停购美国大豆作为回应。 2025年9月,中国对美稀土永磁体出口量骤降至420.5吨,较8月下降28.7%,比去年同期低近30%。这一数据引发美国产业界一片“悲鸣”。 中国在全球稀土永磁体市场占比高达约90%。这些永磁体对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电子产品和国防系统都至关重要。 中国不仅在稀土资源上拥有优势,更掌握了99.9999% 的提纯技术,这一技术门槛让美国望尘莫及。 美国曾试图通过国内生产解决问题,但进展缓慢。一家美企宣称造出第一块稀土磁铁,但很快被证实言论不实,暴露了美国在该领域的真实困境。 就在美国为稀土焦虑之际,中国打出了“大豆牌”。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七个月,中国仅进口美国大豆590万吨,远低于2024年同期近2700万吨的水平。自2025年5月起,中国更是完全停止了美国大豆的采购。 这一变化对美国农业造成了沉重打击。2024年,美国大豆出口总额达245.8亿美元,其中中国采购量超过半数(126.4亿美元)。 若这一趋势持续,美国可能损失高达1600万吨的大豆订单,相当于其对中国出口量的一半以上。 面对稀土依赖的困境,特朗普政府正在积极寻求应对之策。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再次执政后,先后颁布11份涉关键矿产行政令,其中有6份强调扩大国内外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采。 2025年4月24日,特朗普发布《释放美国离岸关键矿产和资源》行政令,解禁海底矿产开采,试图从源头提升美国关键矿产的安全性和自主性。 美国还将关键矿产清单扩大到60种,新增铜、银和铀等矿物,反映出其对供应链安全担忧加剧。 中美之间的博弈正在推动全球供应链重构。 在巴西,2025年1月至10月期间,向中国出口了创纪录的7900万吨大豆,占巴西总出口量的近80%。 这一数字已经超过2024年全年的总和。南美国家正积极填补美国留下的市场空缺。 同时,美国也在加速布局替代稀土及关键矿物供应链。美国与澳大利亚签署高达85亿美元的矿产协议,旨在提升稀土与关键矿物供应能力。 但业内人士指出,制造稀土永磁体的产业链异常复杂,依赖上游稀土元素开采与精炼,美国企业目前多数尚处于起步阶段。 今年6月,中美两国达成协议,中国稀土磁铁对美出口一度回升,7月对美出口达619吨,较上月跃升75.5%。但这波回暖犹如昙花一现,随着9月出口量再次骤降,两国在关键资源上的拉锯战仍在继续。 美国地质调查局已将关键矿产清单扩大到60种,而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上的优势仍难以撼动。 这场围绕稀土与大国的贸易博弈,远未到终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讨论。 美国稀土需求 中美稀土之争 美国稀土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