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再次抛出惊人言论:“清华70%至80%的高考状元去哪儿了?

周律鸣法 2025-11-19 15:37:18

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再次抛出惊人言论:“清华70%至 80%的高考状元去哪儿了?去了经济管理学院。连我最好的学生,我最想培养的学生都告诉我说,老师我想去金融公司。不是说金融不能创新,但当这个国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转的时候,我认为出了大问题。” 金融行业到底有多“香”。要知道,这些清华、北大的高考状元,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一骑绝尘,考到顶级高校本来就不容易。 可一进大学,怎么都不去理工科、基础研究,反而都盯着经管、金融?其实答案很简单:钱多、体面、社会认可高,还有发展空间。 用大家的话说,金融行业是“一入金融深似海,从此再也不想搞科研”。这不是段子,是多数状元的真实想法。 别看基础科学、工程、医药这些专业也很牛,但毕业以后,收入、社会地位、生活节奏,和金融行业一比,差距太大了。 尤其是在一线城市,金融业的起步工资、奖金、福利,远远高于普通理工科。你说一个刚毕业的学霸,干金融一年收入能顶人家干科研三五年,谁不心动? 社会舆论和家长观念也推波助澜。多少家长一提起自家孩子要去券商、投行、基金,恨不得逢人就吹。 反过来,孩子说要去实验室、去当基础科学研究员,十有八九会被劝“再想想”。在这种氛围下,状元们的选择其实很现实。 施一公院士的话,听起来挺扎心,但说得一点都不夸张。他不是看不起金融,而是担心咱中国的“创新根基”会被掏空。 毕竟,金融再重要,也得有人造芯片、修桥修路、发射卫星,对吧?假如最聪明的脑袋都去做金融,谁还来搞科技创新,谁来扛住国际竞争? 施一公2022年就大声疾呼过:“中国大学教育的导向出了大问题。”时隔几年,这个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 甚至有网友调侃,“中国最聪明的人,都在帮别人数钱,谁还造飞机、造芯片?”这话虽然带点玩笑,但背后的焦虑不是空穴来风。 其实,世界上哪个强国不是靠科技和实业立身?美国的硅谷、德国的制造业、日本的工程师文化,哪个不是靠一代又一代理工精英撑起来的? 金融业当然重要,但它永远只是“润滑剂”,不是“发动机”。如果金融成了所有状元的终点站,咱中国的科技、实业、制造业,未来会不会“断档”? 说到底,状元们的选择,其实是整个社会“激励结构”出了问题。大家都知道,市场经济下,哪里回报高,人才就往哪里扎堆。 可问题是,金融的高回报,真的能带动整个国家的创新升级吗?不少中年人都记得,八九十年代,最火的是学理工,大学毕业进工厂、研究所,是家长们的骄傲。 那时候的“工程师红利”,推动了咱中国第一轮工业化、信息化。可现在,风向变了,搞实业、做科研被嫌“清苦”,投身金融被视为“高端大气上档次”。 这种变化,其实是社会价值观的缩影。你看电视、刷短视频,金融精英都是西装革履、灯红酒绿,动辄“年薪百万”。 可科研人员、工程师,镜头里要么是白大褂、要么是蓝工装,形象很“土”。连影视剧都喜欢把金融行业塑造成“人生赢家”,科研人员、技术工人反倒成了“背景板”。 这样一来,年轻人还怎么有动力去啃硬骨头、搞创新?施一公的话,其实点出了一个大隐患:如果咱中国所有的尖子生、精英都去金融,这个国家会变成啥样? 没有最聪明的人搞科研,技术进步就会慢下来。你说造芯片、做药物、造飞机,这些都得靠顶尖人才,真不是“挣快钱”能解决的。 欧美、日本、韩国这些国家,哪一个不是靠理工精英撑起科技强国的招牌?一旦咱中国在关键技术上落后,想追都追不上。 金融业本质上是“服务业”,它靠的是实体经济的繁荣。没有制造业、科技企业、创新型公司,金融行业再大,也是“无源之水”。 如果大家都去炒股、做投行,谁还愿意下工厂、进实验室?到那时候,咱中国很可能会陷入“虚胖”:看着繁荣,其实底子越来越薄。 其实,很多人会问:难道理工科、科研真的就这么不吸引人?答案可能让人大跌眼镜:现实太骨感,理想很丰满。 别看高校里经常喊“科技报国”“创新强国”,可一到毕业,理工科学生面临的现实压力比谁都大。 做科研,博士、硕士“卷”得飞起,毕业以后收入不高、生活压力大,买房结婚都成了难题。反观金融行业,刚入行年薪就能“秒杀”同行,升职快、福利好,谁不心动? 还有一点,社会对理工科的认可度说实话有点低。你说一个搞芯片设计的博士,和一个投行新人,谁更容易被亲戚朋友“点赞”? 答案其实很明显。就连施一公这样的院士,也不得不感慨:连最好的学生都被“吸走”了,这不是个人选择的问题,是整个社会风气出了大问题。 是时候一起思考:如何让“搞科研、做实业”成为状元们的新追求?别让最聪明的一批人,成了“金融收割机”里的螺丝钉。 未来,是属于创新者的,也是属于那些敢于挑战难题、改变世界的理工精英的!让咱中国的状元,不只是金融圈里的“头牌”,更要是创新路上的“领跑者”! 参考资料: 《施一公:清华70%的高考状元都去哪了?》——光明社教育家

0 阅读:44
周律鸣法

周律鸣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