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雷锋被木杆砸中头部不幸牺牲!40年后,现场鉴定人说出了事故细节:难以释怀,本来能救回的!那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雷锋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湖南望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那时候农村日子苦,家里靠种地勉强过活。他5岁父亲就没了,6岁哥哥弟弟接连去世,7岁母亲也走了,他成了孤儿,靠乡亲接济勉强活下来。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帮他安排上学,他才有机会识字念书,渐渐接触到新思想。1958年他去鞍山钢铁公司当推土机手,工作卖力,从不偷懒,很快就入了共青团。那几年他省吃俭用,攒钱捐给需要的地方,显示出助人的一面。 1960年雷锋参军,进了沈阳军区工兵十团运输连。他个子小体重轻,但干活总冲在前,帮战友补衣服、扫地,还教不识字的同志认字。1960年他捐200元给辽阳灾区,1961年又捐100元给抚顺望花区公社,这些钱对他来说不是小数。他拿过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1961年还当选抚顺市人民代表。他的日记里记了不少事,内容朴实,记录了对生活的看法和助人经历。这些事迹让他在部队里出名,大家都觉得他靠谱。 雷锋日记不是参军后才写的,早年他就养成习惯,里面有摘抄的文章,也有自己经历。网上有些人质疑捐款真实性,但历史资料显示,他工资总共1400元左右,大部分用来捐款和助人。比如1958年他捐20元给团山湖农场买拖拉机,这些记录都有据可查。他在鞍钢时还积极参加劳动,帮同事干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参军后,他继续这种作风,部队领导表扬他多次,这些事不是编的,而是真实积累。 1962年8月14日晚,工兵十团接到任务,二营粮食因暴雨只剩一天。雷锋作为四班班长,带乔安山连夜送粮,路况差,他们硬扛一夜,把东西送到百公里外二营,还带回旧棉衣省资源。15日上午10点回连部,他汇报完,本该休息,但见车脏,怕锈,就去九连洗车。九连有杨树和铁丝围栏,挂着晾衣木杆。乔安山开车进窄弯,雷锋指挥,车后轮撞上木杆,杆子断裂反弹,砸中雷锋左太阳穴。他倒下,血流不止。 战友送他去抚顺矿务局西部职工医院,医生查出颅骨骨折,脑内出血严重。抢救时他抽搐,呼吸停几次又救回,用人工呼吸和切气管接氧气管,但情况恶化。沈阳军区总院专家下午3点到,已晚。事后调查确认是意外,木杆6×6厘米规格,从根部折断,不是车直接撞,而是反弹砸头。史宝光回忆,如果抢救再快,可能救得回,这话听来让人难受。 事故调查时,史宝光和张峻勘察现场,看到木杆上粘黑色痕迹,确认车轮压过基部导致断裂。医院诊断是头部右侧太阳穴重击,但参考资料多说左边,总之颅骨碎了,出血多。雷锋当时操劳过度,身体弱,这加重伤情。乔安山开车有责任,但纯属意外,不是故意。40年后史宝光说这些细节,强调抢救环节有遗憾,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延误了时间。 雷锋牺牲后,部队和群众反应大。8月17日抚顺望花区开追悼会,几千人来,花圈多得卡车装不下,人们哭着送行。他葬在戈布烈士公墓,战友围墓痛哭。1963年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掀起学习热潮。他的日记印成书,事迹传开,感动很多人。从那起,每年3月5日成学雷锋日,大家扫街、帮老人、做公益,延续他的作风。 雷锋故事进课本,拍电影,编歌曲。抚顺和长沙建纪念馆,里面放他的遗物和照片,立雕像。有人质疑日记真实,但官方肯定,大多是真事,有摘抄但核心是他的经历。2009年他入选新中国感动人物100人,叫“最令人敬佩的战士”。他的精神通过志愿者行动传下去,大家在日常中助人,保持这份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