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光刻机“变成废铁”,外媒:比美国人还绝。 这事儿说起来,还得从2023

慕蕊看趣事 2025-11-18 09:40:24

让中国光刻机“变成废铁”,外媒:比美国人还绝。 这事儿说起来,还得从2023年那个春节说起。那天是1月27日,中国人正忙着过年,美国那边却没闲着,拉着日本和荷兰在华盛顿开会,商量怎么限制对华出口半导体设备。结果三国一拍桌子,达成协议,从那以后,日本就开始在半导体制造工具上对中国卡脖子。 2023年7月,日本突然调整半导体设备出口政策,把原本只需登记就能出口的23类设备,全部改成了逐件审批制。 这一改不要紧,小到光刻机里的专用螺丝、生产芯片必需的光刻胶,大到刻蚀机的核心模块,每一样都得经过日本政府层层审核,平均审批周期直接拉长到3个月以上,不少中国芯片厂的生产线一下子陷入了被动。 比起美国直接禁止向中国出口EUV光刻机的“明牌打法”,日本这招明显更隐蔽也更狠。美国的限制主要针对还没量产的高端技术,想卡中国先进芯片的脖子;但日本却把目标对准了中国已经投产的成熟制程生产线。 就拿光刻胶来说,日本JSR、信越化学这两家企业占据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尤其是用于28nm制程的ArF光刻胶,中国目前高度依赖进口。政策调整后,国内某芯片代工厂原本每月采购的光刻胶,连续两个月都没通过审批,生产线不得不减产30%。 更让人头疼的是设备维修和备件供应。上海一家半导体设备商负责人透露,他们代理的日本某品牌光刻机,原本承诺48小时内提供维修服务,但政策收紧后,日方不仅拖延备件发货,连远程技术支持都开始受限。 有一次一台光刻机的激光模块出现故障,日方以“涉及敏感技术”为由,拒绝派遣工程师来华,最后只能靠国内团队逆向拆解研究,硬生生花了21天才恢复运转,这期间工厂损失超过2000万元。 这种“釜底抽薪”的方式,正如外媒评价的那样:“美国人想让中国造不出更先进的芯片,日本人却想让中国现在的芯片也造不出来。” 日本的管制清单里还藏着不少“冷门类目”,比如半导体检测设备里的探针卡、薄膜沉积设备的反应腔部件,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零件,大多只有日本企业能生产。 深圳某芯片设计公司就遇到了难题,他们委托代工厂生产的汽车芯片,需要用特定型号的探针卡进行检测,而这种探针卡只有日本东京电子能提供。审批卡住后,几十万片芯片没法完成质检,只能堆在仓库里,眼看着就要错过汽车厂商的交货期。 面对这种情况,国内企业也开始加速自救。不少芯片厂加大了国产替代的研发投入,某头部晶圆厂已经将光刻胶的国产采购比例从10%提升到35%,虽然部分国产产品在纯度上还略有差距,但基本能满足成熟制程的需求。 设备维修方面,一些第三方维修企业也应运而生,通过回收二手设备拆解备件、自主研发替代零件,逐渐打破日方的技术垄断。就像北京一家维修公司,最近成功研发出某型号光刻机的激光校准部件,价格只有进口产品的三分之一,交货周期还能缩短到一周。 官方信源: 1. 人民网:日本加强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 业界担忧影响全球供应链 2. 第一财经:日本半导体设备管制落地满月:中国企业加速国产替代应对 3. 澎湃新闻:光刻胶供应告急?国内晶圆厂加速国产替代,部分产品已量产

0 阅读:148

猜你喜欢

慕蕊看趣事

慕蕊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