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亿,10台EUV光刻机,美媒:世间再无“台积电” 近年来,美、

飞天史说 2025-11-18 13:13:52

456 亿,10 台 EUV 光刻机,美媒:世间再无 “台积电” 近年来,美、日、欧先后端出天价补贴,谁都不想在半导体这条赛道上掉链子。芯片不再只是技术的比拼,更成了地缘政治的关键筹码。 台积电,这个曾经独领风骚的台岛 “神话”,正被台前幕后几股力量推着走到历史的十字路口。 中芯国际 550 亿的投资、三星 18 台 EUV 的疯狂采购、台积电在美国的 “新生活”…… 一切都指向同一个结论:那个一家独大的台积电时代,真的要说再见了。 台积电这几年风头可谓一时无两,大家都把它当成半导体行业的天花板。可没想到,风向说变就变。 中芯国际悄悄攒了 550 亿元人民币的家底,专心做起了 28 纳米和以上的成熟工艺。外界很容易忽略这张牌的分量,实际上这类芯片撑起了绝大多数的消费电子和工业设备。 2022 年底,中芯国际的产能已经攀到 71.4 万片,到了 2023 年底更冲到 80 万片,进展相当扎实。它没和美国正面刚最尖端的技术,反而深耕国内市场,保障本土供应链。 要说中芯国际是务实派,这标签一点不夸张。媒体也认同这种打法,说白了,先把自己的 “饭碗” 端稳了,供应链安全才有底气。比起烧钱搞突破,更像是稳扎稳打的老实人,反而在大变局里赢得喘息。 另一边,三星的操作就有点 “卷王” 气质。2022 年底,它一口气砸下重金买了 18 台 EUV 光刻机,这波操作直接把自家 EUV 库存拉到全球前列,奔着 2 纳米工艺去了。 三星的逻辑很直接 —— 钱多就是任性,技术短板用设备堆死。现在它的 DRAM 市场份额已经超过四成,服务器芯片的需求也在回暖,三星不想只当存储老大,还要抢代工生意。 平泽 P3 厂的高 NA EUV 据说单台就要好几个亿美金,胆大又敢赌。业界看得明白,三星是想用重资产和全产业链的优势,拼出一个和台积电平起平坐的新格局。这里面既是生意,也是国家战略。 说回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这事,原本以为能稳稳上马,结果一地鸡毛。 2022 年 12 月高调移机,场面热闹,后面却各种延期、缺人手、成本飙升。美国那边一块芯片做下来,价格比台岛本部贵了一半,投资额也从 400 亿飙到 650 亿,再到 1650 亿,还没完,后头还要建更多厂区。 经骑虎难下,不干不行。美媒的评价很直接:台积电把先进的产能和工程师都搬到美国,独特性慢慢被稀释,原本台岛本部那套高效、保密又中立的运营优势,现在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 “全球巨头”,独特竞争优势被削弱。 美国那边还玩起了补贴换股权的操作,让台积电不得不接受更多外部干预。这一来,过去台积电赖以为生的 “客户中立” 和 “技术独立” 被打破,商业逻辑也变了味儿。 世界格局就这样悄悄变了。曾经的 “一超”,变成了 “三足鼎立”。台积电在美国深陷困局,不可替代性明显弱化。中芯国际靠着本土市场和稳健扩张,三星则重金投入,死磕最前沿技术。 全球晶圆代工的蛋糕还在变大,2025 年市场预计增长 17%,台积电第三季度营收还暴涨了 30.3%,AI 芯片成了香饽饽。 但局势已经不再是你追我赶那么简单,大家都明白,市场变成了合纵连横、此消彼长的多极竞争。 台积电亚利桑那那边的负责人都直言,现在没人能独干,谁都得靠全球合作。BBC 等媒体也认定,行业没法再靠一家独大,供应链的复杂和相互依赖已经是新常态。 芯片世界从来不缺故事。这 550 亿的资本开支、18 台 EUV 的豪赌,还有台积电的 “美国梦”,共同拼出一幅全新的产业生态。 地缘政治和市场需求像两只大手,把全球分工撕成碎片,也让产业链变得更分散、更有韧性。未来的竞争,不光是技术和产能的赛跑,更是供应链、成本、生态和地缘战略的全方位博弈。 台积电、三星、中芯国际这些巨头的每一步,都在重塑 “芯片地球村” 的全新格局。

0 阅读:2146

评论列表

额

1
2025-11-18 19:01

台湾企业、甚至是韩国企业,把赚的利润全给美国了。这也是为啥GDP一直涨,生活水平却没怎么动的原因。

猜你喜欢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