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骂荷兰,荷兰骂中国。 美国骂英国,英国骂中国。 美国骂日本,日本骂中国。 美国骂韩国,韩国骂中国。 这些被殖民者在他主子面前唯唯诺诺,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可怜巴巴。一旦他们的主子使个眼色,在他们的屁股上轻拍一下。这些小丑就像打了鸡血般亢奋,对着中国就来了劲。 这种“大哥施压、小弟迁怒”的戏码一次次重现,把国际关系里的依附和妥协暴露无遗,说到底还是这些国家实力不够强,在超级大国面前抬不起头,只能找个看起来“好拿捏”的对象转移矛盾。 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施压从来没松过劲,荷兰就是在这种压力下第一个明显服软的欧洲国家。美国一直把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当成心头大患,自己出台了严苛的限制措施还不满足,还逼着欧洲盟友也跟着这么做。 美国商务部好几次派高官去荷兰,话里话外都在逼荷兰阿斯麦公司停止向中国出口先进光刻机,甚至拿切断本土技术供应当筹码威胁。荷兰政府心里清楚,自家半导体产业特别依赖美国的技术授权,根本不敢跟这位老大哥对着干。 荷兰没想着跟美国争论这种施压合不合理,反而转头就对中国摆出强硬态度,荷兰政府直接给中国安世半导体设了限制,找了个站不住脚的“国家安全”由头,完全不管这家企业在全球产业链里的合法地位。 荷兰媒体还跟着政府的调子走,一个劲炒作“中国半导体扩张有威胁”,把自己扮成受委屈的一方,故意不提美国施压这个关键原因。 英国在对美国服软后转头找中国麻烦的做法更是一点不藏着掖着。美国为了推进“印太战略”,好几次提醒英国在对华立场上得“跟自己对齐”,尤其是在军事合作和技术封锁这两方面。 英国首相府收到美国的意见清单后,立马就调整了对华政策。在七国集团外长会上,英国外长带头跟着美国的调子走,毫无根据地质疑“中国给俄罗斯递武器”,还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公开说“支持台湾参与相关国际组织”。 这些话完全不管中国一直主张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事实,也无视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共识的基本道理。更值得说的是,英国加入美国牵头的“奥库斯”协议后,为了换美国的核潜艇技术,主动停了跟中国在核能领域的合作项目,还对好几家中国企业搞无理制裁。 英国政客在公开场合绝口不提美国施压这回事,反而把对华强硬说成是“维护西方价值观”的主动选择,这种自欺欺人的说法背后全是对美国的妥协。 日本近期的对华挑衅行为,更是把美国施压后的迁怒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国驻日大使伊曼纽尔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美日同盟应对华保持威慑”,还直接对日本的外交政策指手画脚。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很快就做出回应,在国会公开表示“若台湾遭到攻击,日本可调动自卫队干预”,这番言论严重触碰中国核心利益。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针对这一挑衅言论发文回应后,日本右翼政客立刻发起围攻,要求驱逐薛剑,自民党甚至通过党内决议将其列为“不受欢迎人物”。 更关键的是,美国驻日大使伊曼纽尔主动下场,把中国外交官的正当回应污蔑为“威胁性语言”,试图将中方塑造成“威胁制造者”。日本政府借着这一事件大肆炒作,不仅召见中国驻日大使表达“强烈不满”,还通过媒体煽动民众对华负面情绪。 日本完全无视自身言论是挑衅根源的事实,也不愿承认其对华强硬姿态正是对美国亚太战略的迎合,这种把美国压力转化为对华敌意的操作,早已成了日本外交的惯用手段。 韩国在韩美同盟框架下的对华态度摇摆,同样离不开美国的施压影响。美国在推进“韩美同盟现代化”过程中,明确要求韩国将对华政策纳入同盟战略范畴,甚至暗示韩国应在台湾问题上表明立场。 韩国媒体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在访韩期间,专门就“对华技术限制”“台海局势”等问题向韩国政府施压,要求韩国与美国保持一致。 面对这种压力,韩国部分政客和媒体开始调整对华论调,有韩国议员公开附和“中国军事扩张”的错误说法,还提议限制中韩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中国驻韩大使戴兵不得不公开正告,“希望韩美同盟不要在台湾问题上玩火”,这番表态正是对韩国受美国影响而出现对华强硬倾向的直接回应。 虽然韩国总统李在明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与中方有积极互动,但韩国国内受美国影响的反华声音从未停歇,这种矛盾态度背后,全是美国施压带来的政策扭曲。

心情
哈哈哈哈,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