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2岁的陈立群婉拒沿海民办学校的高薪邀请,从杭州学军中学退休后,主动前往贵州台江县支教,他选择的台江县民族中学,当时正面临诸多挑战。[谢谢] 家长会到场家长寥寥,教师人数反而更多,晚自习纪律松散,常见整班学生趴桌睡觉,教师教学投入不足,课堂效果欠佳,学生流失现象明显,一学期内转学辍学者超过60人,陈立群向教育局反映情况,得到的反馈是“这已属常态”。 面对困局他从教师团队建设着手,对教学态度不端的教师予以解聘,两月内制定16项管理规章,并个人出资22.5万元设立奖教基金,激励优秀教师,同时组织近500名教师赴杭州优质学校交流学习。 在学生管理方面,实行全封闭模式,统一管理电子设备与娱乐用品,他坚持每日巡查早晚自习,确保学习秩序,还将原本拥挤的单一食堂调整为三个学生食堂与一个教工食堂,改善用餐环境。 为转变家长观念,四年间他走访300余个家庭,足迹遍及偏远村寨,在一个有23名女生打算辍学的村寨,他反复家访七次,最终让所有学生重返课堂。 这些改变逐渐显现成效,高考期间校门口聚集了返乡陪考的家长,出租车司机主动提供免费接送服务,四年后学校高考本科上线率从10%提升至79%,2200多名苗族学生考入大学,并诞生了县里首位清华学子,女生升学率连续五年全县第一,当地早婚习俗也悄然改变。 2020年卸任后,陈立群仍心系台江教育,每年返校二十余次,为当地教师举办专题讲座,他始终坚信,物质援助终会耗尽,唯有通过教育才能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延续。 不少网友感慨,在流量当道的时代,陈老师这种默默无闻做实事的人才是真正的榜样,有人说:“比起那些天天上热搜的明星网红,陈校长这种‘时代楷模’才最该家喻户晓,他改变的是无数孩子的一生。” 很多网友佩服陈校长拒绝高薪,扎根山区的选择,有网友点出关键:“最难得的是他不仅有心更有办法,从整顿老师到家访学生,从改善食堂到设立奖教金,他是真懂教育,真在解决问题,不是去体验生活的,” 这种“不搞形式主义,直接动真格”的实干作风,让很多人点赞。 一位网友赞道:“他带去的不只是知识,更是希望和观念,看看那些寨子里女孩们命运的改变,‘读书无用论’自然就没了市场,这才是真正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好办法,” 大家都认为,陈校长深耕的四年,为那个地方带来的长远影响无法估量。 在你的求学或成长路上,是否也曾遇到过一位像陈校长这样让你铭记至今,甚至改变你人生轨迹的好老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信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