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中日关系危机,差不多是中日建交以来最大的一次。如果不能顺利解决,明年在中国举办的APEC峰会,高市早苗极有可能会被我们晾在一边。如果高市早苗不撤回恶劣言论,日本极有可能步捷克总统帕维尔的后尘,被中国纳入外交交往的“黑名单”,中日之间的高层外交将极有可能被冻结。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高市早苗现在把日本拖到哪一步了?一句话——为了个人面子死扛,把国家往坑里带,她明明知道自己那套涉台、涉钓鱼岛、还带否认历史的言论已经踩到中国底线,却偏偏不松口。 表面上看,她是在展示“强硬”,实际上是在拿日本几十年的外交积累冒险,她不愿退半步,中国不可能让半寸,这局势就被她推到了悬崖边。 更关键的,是如果继续拖下去,明年在中国举办的 APEC 峰会,她极可能被我们当面晾着;再死扛不撤回那些刺耳言论,日本甚至会落到捷克帕维尔那样的下场,被正式列入外交“黑名单”。 事情怎么闹成这样?得从她那几句“捅大篓子”的发言说起,她先是公然把台湾当局叫成“总统府”,这就已经是在政治上挑衅中国立场。 紧接着,她在国会讨论“台湾有事”时,硬把这个问题往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上贴,这就暗示日本未来可能会以“自卫权”为名介入台海局势。 随后又有“武力夺取钓鱼岛”之类的激烈言辞,还在历史问题上动不动就替侵略洗白。 这些话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口误,是她刻意踩在台湾、钓鱼岛、历史这三块日本最敏感又最危险的地段。 她很清楚哪儿能激起右翼最兴奋,也最能给自己制造存在感,于是就在这三处来回猛踩。 她为什么必须硬扛?因为她的政治路径就是靠“强硬对华”打出来的。 她背靠安倍派,下面站着一群以保守民族主义为信仰的基本盘,这些人不关心外交得失,只要听到“修宪”“扩军”“对华强势”就拍手叫好。 而她只要一句强硬发言,右翼民调就往上窜,媒体也会主动给她贴上“铁娘子”“民族守护者”这种光环,让她政治资本瞬间变厚。 可一旦她撤回言论,就等于承认自己说错了,那些支持她的右翼立刻会反噬,把她骂成“软弱”“背叛”。 她现在这点政治根基,一旦被右翼抛弃,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她宁愿冒国家风险,也不肯承认半点失误。 问题来了:中国这一次不是象征性抗议,而是开启了从“提醒”到“实质冷处理”的完整节奏。 先是外交部用“奉示召见”这类高规格程序点名警告日本大使,这种级别已经不是普通沟通,而是带着明确上级授意的警告,随后驻日大使又当面严正交涉,直接把她的涉台言论定性为“战争叫嚣”,算是把牌摊到底。 接着外交部劝国民避免前往日本,这种对国内民众的公开提醒,一般是双边关系恶化的信号,再往后,媒体和军方开始同步发声,明确表示:日本如果敢动武介入台海,中国不会客气。 这种“说话带温度”的变化,就是告诉日本——再往前一步,就不只是外交层面的问题了。 这时候,看看捷克帕维尔的下场就知道这条路有多危险。 帕维尔当初也是玩“反华先锋”,什么“台湾有事就是欧洲有事”,又见达赖又蹭台湾,结果被中国列入“不进行任何官方往来”的名单,等于外交领域直接被裁掉。 随之而来的,就是中捷高层完全断线,贸易一年掉了近20%,旅游业塌了一片,企业哀嚎不断。 日本比捷克重要得多,但逻辑一样:踩红线,就要付出代价。 如果轮到日本算账,损失远不是一个“尴尬面子”能概括的,中日贸易规模巨大,日本的汽车、电子、化工、机械与中国供应链深度绑定。 中国要是减少合作、放缓审批、收紧关键原料出口,日本产业链立刻紧张起来,丰田、本田、索尼、松下这些行业的命脉都在中国市场上挂着。 再往外交层面看,明年 APEC 开在中国,中国想给面子自然能给,不想给面子,也有千百种方式让某些人“看得见场馆,看不到机会”。 高市如果不松口,很可能出现“邀请有、互动无”的冷处理,甚至在现场被边缘化,日本声音自然小到听不见。 国内政治的后果也不小,只要经济受冲击,日企和地方政府的怨气迟早会集中到她身上,现在她靠“强硬”涨了支持率,将来被扣上“把日本拖入外交僵局、经济萎缩”的罪名时,舆论反噬会更狠。 说到底,她敢这么玩,是因为背后有“美日同盟”的幻觉,她以为美国会无条件撑腰,可美国的外交逻辑永远是利益优先。 可真要中日关系恶化到影响中美合作、美日贸易甚至地区稳定,美国第一反应绝不会是替日本硬扛,而是“口头支持、行动观望”,顺便捡点日本掉下来的市场。 结局就是一句话:挑衅中国,风险日本自己承担,她以为自己是在“撑国家尊严”,但现实是,她只是在拿中日关系、拿日本经济,给自己的政治前途铺路。 真要走到被中国完全冷处理的那一步,输掉的不会是一个首相,而是日本未来一整代人的机会。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