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韩媒体称:“一旦开战,中国将会被打得溃不成军,中国目前看似拥有很强的军力,但却有着很大的缺陷。”最显著的一个缺点就是“没有真正的战斗经验”。 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 要我说,他们总是在炒老话题,话扔得挺狠,但逻辑却停在上世纪,好像谁身上的弹孔越多,战力就越强,仿佛战争还是靠堆尸体攒经验。 可如今的战争早就不是这个套路了,他们却装作看不见,硬把“没经历大规模战争”当成万能评判标准,这种说法,听着更像他们给自己壮胆用的。 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他们完全忽视了战争形态的变化,现在的作战方式已经从“对轰”变成“体系打体系”。 电磁压制、卫星侦察、网络攻防、无人机集群,这些才是决定输赢的关键。 你要是还按谁“打得多”来评估军力,那不如让中东那些天天冲锋的武装头头出来评世界军力榜,换句话说,美日韩媒体那套逻辑不是落后,是退回石器时代。 说中国“没打仗”,仿佛中国军队这几十年是在军营里晒太阳,可是他们从不提中国这些年的真实战场——只是这些战场不符合他们心目中的“坦克压坦克、飞机狗斗飞机”的老戏码。 比如亚丁湾护航,从2008年到现在几十批战舰轮番上阵,面对的是真海盗真武装,不是演习道具。 火箭弹、快艇夹击、无人侦察机,小动作一套一套的,中国海军在那里练出的反应速度和协同能力,绝不是纸上谈兵。 维和行动同样如此,马里、南苏丹的局势比新闻里呈现得更乱,爆炸、袭击、冲突随时发生。 中国维和部队在那里修路、清障、护送人道物资,还要处理武装人员挑衅,枪响了就得立刻判断、处理、反击,这种环境不比战场温柔。 而且维和可是长期任务,不是打一仗拍个照就撤,这种强度的积累,就是实打实的经验。 撤侨任务更能看出体系能力,也门和苏丹局势恶化时,舰艇要从海上冲进去,在多方势力眼皮底下转移上千人,既要速度又要安全,还要保持和多国协调。 能把混乱场面理得井井有条,这背后靠的就是组织力、指挥链、综合反应力,战争打到关键时刻,这些能力就是命根子。 再有那些“没有硝烟”的较量,比如电磁对抗,对方试图干扰中国通信链路,中国舰艇立刻切抗干扰模式,然后反锁对方频率,让对方灰溜溜掉头。 这种真刀真枪的电子战交互,是对体系能力最严格的考验,还有海空对峙,对手侦察机绕来绕去,中国战机和舰艇每天在高压下保持应对,这种精神紧绷度,是训练场模拟不出来的。 这些真实经历美日韩媒体全都避而不谈,因为一旦承认,那句所谓“无实战经验”就成了笑话,评论区有人总结得妙:他们不是看不见,是不敢承认。 更讽刺的是,中国军队的训练方式本来就不是围着“老经验”转,而是照着未来战争的趋势走。 朱日和对抗是出了名的狠,没有剧本,没有预设,蓝军用的是顶配战术,红军每次都要在压力里找出路,这里的训练目的不是让你赢得漂亮,而是让你摔得明白、摔得及时。 反复在最难的环境里摸爬滚打,部队自然知道真正的短板在哪里,现代军力比的就是谁能把自己的体系练到最顺,而不是谁战场故事讲得越多越凶。 装备方面,中国的发展更让他们坐不住,现代武器不是“上过战场一次才能算数”,而是能不能稳定接入体系、在关键节点发挥作用。 歼-20、055、东风系列、高超音速导弹,这些不是摆设,而是一张张真正改变格局的棋子。 更重要的是,中国让整套装备能通过信息链互联,这才是现代战争决定性的差距,武器再强,单打独斗也不行;体系一旦成型,战力就成倍增长。 后勤和工业实力是现代战争的底层逻辑,中国在这方面同样是优势明显,海外补给基地、成熟的冷链系统、舰艇远洋维护、弹药生产能力,这些在关键时刻决定一个国家能不能打持久战。 美日韩那边嘴上说得硬,但有些国家连弹药库存都撑不住几周,最后还得向盟友伸手,现代战争不是百米冲刺,是体系马拉松。 再看他们自己所谓的“经验优势”,美军过去二十年的很多作战都发生在低烈度战场,对手基本没有空防、没有电子战能力。 这样的经验放到大国对抗里参考意义有限,日本几十年没打过仗,韩国关键时刻还要靠美国指挥,这些国家所谓的“实战经验”,如果真搬到高强度战争里,很可能根本不够用。 他们之所以反复强调中国“没经验”,是因为这是他们唯一还能抓住的话题,一旦承认中国的体系能力、科技能力、工业能力、训练方式正在全面赶超,他们那套话术就站不住了。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其实就是一句话,谁最担心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谁就最希望中国永远停留在过去。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麻烦看官老爷们阅读后点赞关注,谢谢! (个人观点,理性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