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沈安娜给上级徐仲航寄了一封信,但徐仲航已经被捕,这封信落到敌人手中,

峻辉聊过去 2025-11-17 15:27:37

1942年,沈安娜给上级徐仲航寄了一封信,但徐仲航已经被捕,这封信落到敌人手中,她解释:“我不是地下党员,写信是为了借钱!” 1942年,重庆热得像蒸笼,沈安娜和丈夫华明之在中央党部当速记员,天天听着那些高层开会,耳朵里塞满机密事。他们的上线,本来是另一个同志,结果那人调走了,换成了徐仲航。这徐仲航表面上是正中书局的业务处长,管着图书发行的活,其实暗地里协调情报传递。刚接手没几天,徐仲航就让人抓了,军统那帮人下手快得很,秘密行动,谁也不知道。 沈安娜夫妇俩照着规矩办事,上线没按时联系,下线就得主动探探情况。原上线联系不上,新上线又没了影,情报攒了一堆,搁那发霉似的。没办法,她就想了个法子,写信试试水深。信里说孩子病了,得借点钱买药,这话听着平常,可在他们圈子里,“借钱”就是个暗号,意思是问你还在不在位子上。信寄出去,本想套套话,谁知直接砸锅了。徐仲航早进渣滓洞了,那信直奔军统手里。特务们一看,这不就是联络信号吗?立马起疑心,觉得沈安娜准和徐有勾当。 军统那时候盯得紧,重庆到处是眼线。徐仲航被抓后,他们翻他抽屉,找出些禁书,就认定他是共产党。沈安娜这信来得正好,成了铁证似的。两个特务拿着信,杀到中央党部秘书处,找她对质。沈安娜当时正忙活文件,听说徐被抓的消息,心里咯噔一下,可面上一点不乱。她就那么直截了当,说自己不是什么地下党,写信纯属借钱,孩子真病了,找熟人周转下,挺正常的。特务们咬着不放,说徐有反动书,你俩肯定有联系。沈安娜顶回去,书局里书多得是,什么玩意都有,凭这就扣帽子,太扯了。她还抬出后台,朱家骅秘书长是我上司,有事找他去。 这事搁谁身上都悬,她一个女同志,孤零零的,国民党风声鹤唳,稍有闪失就得掉脑袋。可沈安娜就是有股韧劲,回答得滴水不漏,特务们证据不足,挠挠头走了。事后她赶紧和丈夫商量,俩人决定低头干活,别再冒险联系。徐仲航在牢里挨了两年多拷打,军统使尽招数,他死咬牙关,一点不招。1944年,阎宝航出面担保,托李济深的关系,才把他捞出来。徐出来后,组织上觉得沈安娜暴露风险大,就让她夫妇俩先蛰伏起来,等风头过去。 从那以后,沈安娜就和党组织断了线,整整三年。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在那段日子里,她没闲着。速记员的位子好啊,蒋介石开会、国民党高层议事,她耳朵贴着,铅笔刷刷记。那些军需调动、兵力部署,全落进本子里。华明之也一样,俩人回家就把笔记藏好,用胶水粘书脊,搁阁楼上。国民党那边天天搜查,他们还得装孙子,点头哈腰。想想看,那时候重庆封锁严,出去一趟都得过哨卡,情报出不去,就那么攒着。沈安娜后来回忆,说那三年是最煎熬的,怕情报白费,也怕自己扛不住。可她扛住了,一丝不苟,从没漏过风。 1945年,风向变了,日本投降,国民党忙着内战。组织上终于找上门,新联络员在江边茶摊现身,沈安娜夫妇把三年积累的情报全交了上去。高层会议纪要、决策草案,一摞摞的,够国民党喝一壶。解放战争打响,她俩更卖力了。沈安娜速记蒋介石训话,捕捉那些兵力调动细节,直接报给延安。华明之管档案室,翻箱倒柜,挖出更多秘密文件。 到1949年,国民党败局定了。蒋介石撤台湾前,沈安娜收拾最后笔记,乘船过江,安全到解放区。回想起来,她这十四年潜伏,不是白费。那些情报帮共产党避开多少坑,少走多少弯路。徐仲航那封信,本是危机,却让她机智化解,成了传奇。军统特务笨手笨脚,抓人抓证据全靠猜,沈安娜靠的就是这份平常心,借钱借得理直气壮。 沈安娜后来活到九十五,临走前还念叨暴露了,得跑。组织上哄她,说早解放了,她才安心。这女人,骨子里就是情报兵的样儿,硬气,不张扬。徐仲航出狱后,继续干地下工作,俩人虽没再直接联系,但那段经历,串起整条情报线。国民党情报系统烂,靠特务瞎折腾,共产党这边细水长流,靠的就是人。沈安娜夫妇不光是夫妻,还是战友,情报信物就是他们的爱情证明。三年失联,没怨言,没停步,就这么干着。解放后,她进政协,当过文史资料专员,把那些笔记整理成册,留给后人看。

0 阅读:6

猜你喜欢

峻辉聊过去

峻辉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