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新闻联播一开场,我直接看哭了 昨晚打开新闻联播,刚开场就被戳中泪点!没有华丽的话,也没有煽情的背景音乐,就只是讲了些先辈们的真实故事,却比啥都让人动容 第一个故事就把我看哽咽了——“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那个在美国住着维多利亚风格四层别墅的科学家,居然当着同事的面烧了自己的科研手稿!你敢信吗?那些手稿是他十几年的心血,是能让他在国际学界站稳脚跟的资本,可他说“这里不是我们真正的家”,转身就带着一家老小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到了罗布泊戈壁滩,他住的是简陋帐篷,睡的是没褥子的钢丝床,就为了翻身能硌醒自己多干活,年过半百的人还亲手搅拌炸药,说“边做边讲比书本教得实”。1968年飞机失事时,他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胸口夹着的绝密资料完好无损,而他的身体早已被烧焦,这份用生命护家国的决绝,现在多少人能体会? 紧接着是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小百灵”王维洁,17岁的姑娘,本该是撒娇爱美年纪,却背着药箱冲进了零下40度的长津湖。敌人的炮火炸得地面冒烟,她趟过刺骨的江水,一边跑还一边高唱歌曲鼓舞战友,手脚冻得发黑流脓也没停下救伤员。强渡昭阳江时,她本可以留在后方,却执意跟着部队冲锋,高烧昏迷时还念叨着“再救一个”,最后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连遗体都没能回国。想想现在17岁的孩子,有的还在为零花钱哭闹,而王维洁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国责任,这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真的不是课本上的空话! 还有山西法官韩旭辉,59岁快退休了,还4天奔波700多公里,跑4地监狱开5个庭。他总说“我们手里最小的案子,是老百姓最大的事”,为了帮康成恩老两口讨回7000元欠薪,他一次次往监狱和相关部门跑,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还在办案。他发明的“五先工作法”里有一条“先坐旁听席再坐审判椅”,把屁股端端坐在老百姓这边,这种司法为民的理念,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更难得的是,他主动从庭长位置退下来给年轻人让路,自己还一年办结140多个案子,这份淡泊名利、坚守岗位的劲头,现在多少职场人该学学? 这里必须说三个专业知识点,不然你看不懂这些先辈的伟大。第一个是“两弹一星精神”,核心就是郭永怀这样的科学家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信仰,正是这种精神让中国用2年8个月就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的跨越,比美苏英法都快;第二个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王维洁用生命诠释了为祖国和人民舍生忘死的内涵,这也是抗美援朝战争能以弱胜强的关键;第三个是“司法为民理念”,韩旭辉用“五先工作法”践行了法官的初心,让法律真正温暖人心。这三种精神,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 你有没有被哪个细节戳中?是郭永怀烧焦的怀抱,还是王维洁冻烂的手脚?现在总有人抱怨生活不易,可比起先辈们吃的苦,我们这点难算什么?有人说“时代变了,不需要那么拼了”,但我觉得,先辈们的精神从来不是要我们复刻他们的牺牲,而是要我们守住那份担当——就像郭永怀对科研的执着,王维洁对责任的坚守,韩旭辉对群众的贴心。 现在的日子确实好了,逛夜市、吃烧烤、周末出游成了常态,可我们不能忘了,这份“常态”是郭永怀们隐姓埋名拼出来的,是王维洁们浴血奋战守下来的,是韩旭辉们默默付出护起来的。那些嘲笑先辈“傻”的人,根本不懂什么叫家国情怀,不懂什么叫初心使命。先辈们用行动告诉我们,民族的脊梁从来不是靠喊口号挺起来的,是靠一个个普通人的坚守和奉献。 我们无需空谈宏大,只需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做事:学生认真读书,工人用心干活,公职人员为民服务,这就是对先辈最好的致敬。先辈们的故事之所以动人,不是因为有多悲壮,而是因为他们把“爱国”“奉献”这些大词,融进了每一个具体的行动里,刻进了每一次艰难的选择中。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