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明白,中国为何迟迟不收台湾,说白了,不是中国没实力,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

虎虎聊娱乐 2025-11-17 15:07:39

终于明白,中国为何迟迟不收台湾,说白了,不是中国没实力,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轻举妄动。 台湾海峡的风浪,总在夜里翻涌得更猛。岛上高楼林立,大陆工厂灯火通明,两岸货物日夜穿梭。可就在这近在咫尺的繁华背后,为什么大陆按下统一键的手,总停在半空?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那时候,国民党退到台湾,带着军队和民众,隔海对峙。1954年9月,第一台湾海峡危机爆发,解放军炮击金门,国民党守军顽强抵抗,美国第七舰队插手,舰艇在海峡巡弋,局势剑拔弩张。1958年8月,第二危机又起,炮火持续44天,美国空军空投补给,伞包在空中飘落,勉强稳住局面。 1971年10月,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这一步,稳固了大陆的国际地位,也为两岸对话铺路。1979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提出和平统一方针,强调停止炮战、协商谈判。1987年,台湾开放老兵探亲,亲人重逢的场景虽不多,却拉近了心距。1992年10月,海协会和海基会在香港会晤,达成“九二共识”,口头表述一个中国各自表达。这共识,像根线,串起两岸交流的珠子。 进入新世纪,两岸经贸成了黏合剂。2008年6月,直航航班开通,飞机从厦门起飞,直奔台北,缩短了时空距离。2010年6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关税壁垒拆除,货物自由流动。2023年,两岸贸易额达1659.7亿美元,台湾半导体芯片源源不断输入大陆,福建水果反向出口岛内。2024年,这一数字继续攀升,增长9.4%,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两岸互补性强,台湾电子产业占全球份额大,大陆制造业提供广阔市场。想想看,深圳的手机厂离不开台湾元件,台北的超市堆满大陆蔬果,这链条一断,谁都吃亏。 大陆实力今非昔比,航母辽宁舰和山东舰编队巡航,歼-20战机列装空军,导弹部队精准打击。可统一不是光比军力,得看大局。标题里说“牵一发而动全身”,这话说得多准。外部势力盯着呢,尤其是美国,总想拿台湾当棋子。2024年5月,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就职,宣誓后,北京外交部回应,强调反对“台独”分裂。10月,赖清德国庆演讲,提及“中国台湾”,大陆军演回应,海军舰艇环岛,空军穿越中线,美国国会通过涉台法案,增加军售。华盛顿的国会山,议员辩论声起伏,媒体镜头对准海峡,渲染“威胁论”。 要是大陆贸然动手,美国盟友准跟进。美日澳“印太战略”框架下,日本自卫队联合演习,澳大利亚潜艇巡逻西太。欧盟议会也可能跟风,审查对华贸易。经济上更狠,全球供应链乱套。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是半导体龙头,2024年出口超5000亿美元,大陆投资超2000亿美元。若断供,华为和小米生产线停摆,全球汽车芯片短缺,物价飞涨。华尔街股市波动,交易员盯着屏幕,指数红灯闪烁。岛内企业撤资,工人失业,台北股市崩盘,民众生活添堵。 而且台湾有些人受“台独”势力蛊惑,搞分裂活动,但多数民众骨子里认中国身份。2024年民调显示,超60%台湾人支持两岸和平发展。贸然行动,容易激化矛盾,社会动荡,伤及无辜。北京中南海的领导层,研判时总掂量这分量:统一是为民族复兴,不是添乱。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台湾青年来创业,开办咖啡店,卖大陆茶叶。文化交流上,北京故宫展台湾文物,台北故宫回流展品。教育层面,台湾学生赴大陆高校,学专业知识,顺带了解大陆变化。 2024年,两岸人员往来超百万,航班密集如织。疫情后恢复快,厦门高崎机场,台湾客群提行李过关,边走边聊生意。经济融合深了,心就近了。国际上,大陆外交稳扎稳打,联合国讲台列数据,发展中国家点头支持。美国虽搅局,但其“台湾关系法”也承认一个中国,军售有限。2024年拜登政府军援台湾60亿美元,可大陆反制措施精准,军演震慑“台独”,不给外部钻空子。 而岛内“台独”势力顽固,赖清德上台后,推动“新两国论”,但国际空间窄。联合国2758号决议铁板钉钉,多数国家不认“台湾国”。大陆反制有度,经济牌、文化牌、文化牌齐下。2024年,国台办推31条措施,台湾民众来大陆就业创业便利化。苏州工业园,台湾企业扎堆,技术转移快,就业岗位多。长远看,台湾同胞会看到,大陆的诚意不是说说而已。 说到底,这事儿牵动全局。党的方针一以贯之,和平统一最优选。两岸民众血脉相连,历史会证明,统一那天,海峡将成内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0 阅读:95

猜你喜欢

虎虎聊娱乐

虎虎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