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内部有人正式喊话:是时候重启“国统纲领”了!不是喊口号,不是空谈,而是中评

红楼背疏影 2025-11-16 22:12:39

国民党内部有人正式喊话:是时候重启“国统纲领”了!不是喊口号,不是空谈,而是中评委邱复生在主席郑丽文主持的会议上,面对面提出来的正式提案——恢复《国家统一纲领》执行,别再让两岸关系在“拖”和“耗”中越走越远。 1991年2月,这份历经九易其稿的纲领在“国统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这是台湾当局四十多年来首个公开的统一方案。 纲领里明明白白写着“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共同重建一个统一的中国”,还为两岸交流定下了循序渐进的框架。 当年靠着这份纲领,两岸才有了后续海基会与海协会的接触,最终促成了“九二共识”的达成。 那会儿两岸经贸从1979年的0.46亿美元飙升到1991年的57.93亿美元,短短十几年涨了125倍,台商投资项目也突破3800个,这些实打实的收益都离不开纲领营造的和平氛围。 可这份纲领后来成了“台独”势力的眼中钉,李登辉暗地里在纲领里掺“私货”,加了“不否定对方为政治实体”的表述,为“两个中国”埋了伏笔,之后更是六次“修宪”破坏统一根基。 到了陈水扁时期,更是直接翻脸,嘲讽“国统会只剩一个招牌”,最终搞起“废统”操作。这一废不要紧,两岸关系急转直下,民进党推行的“去中国化”教育割裂历史,“戒急用忍”政策卡住两岸经贸,原本热络的民间交流变得磕磕绊绊。 有台商回忆,2000年后去大陆投资,光是审批流程就比以前多了好几倍,两岸航线也常因政治风波忽断忽续,不少小商家硬生生被折腾垮了。 邱复生此时提重启提案,绝非一时兴起,而是踩着岛内和国际的双重节奏。先看岛内,2025年10月郑丽文以超五成得票率当选国民党主席,她参选时就喊出恢复“国统纲领”的承诺,还反复强调“我是中国人”。 这放在以前简直不敢想,要知道前些年国民党内不少人谈“统”色变,生怕被民进党扣上“卖台”帽子。可这次郑丽文的高票当选,恰恰说明岛内民意变了——大家受够了民进党执政下的两岸僵局。 2025年初福建、上海居民赴台团队游恢复,国民党当即呼吁民进党移除更多交流障碍,因为他们清楚,观光、农业这些民生领域的红利,只有和平环境才能保住。 再看国际上的大变化,美国的“弃台论”这两年越来越响,2025年11月更是达到高潮。三度拿普利策奖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在“远见高峰会”上直言,别指望特朗普会保护台湾,甚至调侃“可以去问问泽连斯基”。 这话可不是随口乱说,特朗普作为第47任总统,重返白宫后眼里只有台积电,压根没就台湾问题发表过任何政策性谈话,在他眼里台湾更像个“可交易的筹码”,而非什么“盟友”。美国国防部高官也明说,失去台湾对美国是灾难,但无关生存利益,意思很明确:犯不着为台湾打仗。 有岛内民调显示,2025年三季度相信“美国会出兵救台”的民众不足两成,比去年降了整整三十个百分点,大家心里都门儿清,跟着民进党“耗”下去没好果子吃。 郑丽文竞选时承诺的“两岸农业合作示范区”“文创产业联盟”,就是把纲领里的原则落到实处。上世纪90年代,两岸农产品贸易年均增速超20%,福建平和的蜜柚、台湾的莲雾通过两岸渠道走进彼此市场,农户都赚得盆满钵满。 现在重启纲领,就是要重建这种互利模式,解决当下台农水果滞销、大陆优质农产品入台难的问题。 这些年民进党偷偷搞“军事台独”,买美国二手武器、搞所谓“全民防卫”,但2025年台湾防务部门的报告显示,台军新兵入伍意愿连续五年下降,年轻人压根不想为“台独”卖命。 而“国统纲领”强调的和平统一,正好戳中了民众的避战心理。前“国安会秘书长”苏起就警告过,要是不“和”以自救,台湾迟早变成“残局”,这话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 重启之路不会顺风顺水,民进党肯定会疯狂抹黑,他们已经开始散布“重启纲领会让台湾失去自主权”的谣言。 但这些阻力恰恰反衬出提案的必要性——越是拖延,两岸的隔阂就越深,外部势力插手的空间就越大。2025年西太平洋中美军力对比已明显向大陆倾斜,美国就算想插手台海,也得掂量掂量代价。对台湾来说,跟着美国当棋子,不如主动靠两岸统一谋发展,这才是最实在的选择。 邱复生的提案,更像是给两岸关系开了个“破冰窗口”。它不是要一口吃成胖子,而是通过纲领的框架,让两岸从经贸、文化的小交流,慢慢过渡到政治层面的对话。 就像1986年华航货机谈判、1990年金门红十字会谈那样,每一次小进步都能积累互信。 说到底,重启《国家统一纲领》从来不是哪一方的独角戏,而是顺应历史潮流的选择。当年纲领能推动两岸从隔绝走向交流,今天它同样能打破“拖”和“耗”的僵局。 2025年的岛内民意、美国政策转向都在传递同一个信号:和平统一才是唯一出路。邱复生的提案已经摆上台面,接下来就看各方能不能抓住机会,别再让两岸民众的期待一次次落空,毕竟两岸同根同源,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的道理,从来都没变过。

0 阅读:4

猜你喜欢

红楼背疏影

红楼背疏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