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纽约选出新的左派穆斯林市长后,大量富豪开始离开纽约。著名好莱坞明星史泰龙公开宣布,他将离开纽约,永不返回。 (信息来源:中国网——国际观察丨“90后”当选纽约市长 美国政坛“新气象”?) 11月4日,纽约这座全球金融中心迎来一场颠覆性政治变局,34 岁的印度裔穆斯林左派政客马姆达尼在市长选举中击败老牌政客科莫,以民主社会主义者的鲜明姿态站上了权力顶峰。 然而这份胜利并未换来全城喝彩,反而激起了富裕阶层大规模撤离的涟漪,好莱坞巨星史泰龙那句声明,更是让这场政策与资本的对峙成为全球焦点。 这背后,既有纽约积重难返的贫富矛盾,也有激进政策的直接冲击,更离不开美国各州发展差异的推波助澜,其引发的连锁反应正持续搅动着美国的经济与社会格局。 作为全球财富的聚集地,纽约的贫富差距早已刺眼到无法忽视。曼哈顿的摩天豪宅里名流云集,而仅数英里之隔的布朗克斯区,贫民社区的困境却鲜少被真正关注。 两个区域仿佛被无形的墙隔开,活成了两个世界。底层民众对正常生活的渴望、对平等机会的诉求日益强烈,这恰好为马姆达尼的崛起铺好了道路。 这位此前名不见经传的边缘州议员,打着“工薪阶层代言人”的旗号,喊出了一系列让底层民众振奋、却让富人胆寒的政策主张:对高收入群体加税,给租金设上限,建20万套廉租房,还要提供免费托幼和高中阶段教育,甚至连公交都计划免费开放。 选举现场,支持者们整齐划一的呼喊声更是让这些承诺显得势在必行。这些政策精准戳中了底层民众的需求,即便特朗普及纽约亿万富豪联手阻击,也没能拦住他的胜选之路。 而纽约特殊的财政结构早已埋下隐患。最富有的1%纳税人要扛起近40%的入息税,城市财政严重依赖高净值群体。 偏偏美国境内的佛罗里达等州早就实行低税率甚至无个人所得税政策,2018到2022年间就有12.5万纽约人迁去佛罗里达,带走近140亿美元收入,如今马姆达尼的政策不过是给这场迁徙按下了加速键。 马姆达尼胜选的消息刚一公布,纽约富裕阶层的撤离行动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最先感受到变化的是曼哈顿的高端房产中介,咨询电话被打爆,大量高净值家庭开始悄悄规划搬家路线。 紧接着,各路精英纷纷用行动表态。亿万富翁卡西马蒂迪斯宣布要关闭或出售旗下连锁超市,把公司总部迁出纽约;三大金融巨头也计划将部分核心业务搬到佛罗里达或得克萨斯;硅谷风投圈干脆号召科技初创企业逃离纽约。 最引人关注的还是史泰龙,这位土生土长的纽约人对着镜头动情诉说,痛斥无节制的免费福利诉求正在“毁灭纽约的灵魂”。 数据显示,纽约豪华公寓的看房量暴跌30%,挂牌出售量却激增近50%,资产转移咨询量比去年同期涨了两倍多。而另一边的佛罗里达、得克萨斯却成了最大赢家。 纽约的富人、企业纷纷撤离导致资本外流,税基面临大幅缩水,专家预测,要是这趋势持续,未来两年可能出现50亿美元财政赤字,繁华的曼哈顿商业区或许会面临空置率上升的窘境。 但从长远看,要是马姆达尼承诺的廉租房、免费福利能顺利落地,说不定能改善底层民众的生活,慢慢缩小贫富差距。 而对整个美国社会来说,这事成了民主社会主义政策与资本利益冲突的鲜活案例,关于税收公不公平、贫富差距怎么调的讨论席卷全国,也让社会阶层分化的矛盾暴露得更彻底。 面对富豪们的抗议和撤离,马姆达尼及其支持者态度依旧坚定,强调加税、建廉租房这些政策,就是为了纠正不合理的财富分配,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 他的支持者觉得,这正是底层民众盼了好久的变革,是对长期社会不公的回应。 不过并非所有资本都选择对抗,比如亿万富翁阿克曼,之前还阻击马姆达尼,胜选后却转而释放合作信号,想通过沟通找利益平衡点。 目前纽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根基还没动摇,纽交所等核心机构仍扎根于此,部分华尔街领袖也开始尝试和新市政府沟通,这场政策与资本的博弈还在继续。 对纽约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无论最终走向如何,这场发生在纽约的政治与经济博弈,都注定会在美国城市发展史上留下深刻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