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种树梦碎,农户苦盼公道 在黑龙江,71岁的王桂菊老人满脸愁苦,手中那本发黄的林权证,仿佛成了她心中无法言说的痛。 1999年,响应政府“植树造林”的号召,王桂菊和丈夫满怀憧憬,拿出全部积蓄,在300亩荒地上种下了数万棵杨树苗。此后的二十多个春秋,夫妻俩每日天不亮就扛着锄头进山,精心照料着这些树苗,浇水、除草、防虫,每一项工作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 时光飞逝,杨树终于成材,粗壮的树干、茂密的枝叶,仿佛在诉说着老人多年的付出与坚持。王桂菊满心欢喜,盘算着采伐卖钱后改善生活。然而,一纸突如其来的通知却如晴天霹雳,将她的希望击得粉碎——这片林地被划入了省级自然保护区,禁止砍伐。 王桂菊怎么也想不明白,种树的时候没人说会划成保护区,如今树长成了,却要被“保护”起来,自己的投入岂不是全都打了水漂?她粗略算了一下,23年来,树苗钱、人工费、肥料钱加起来超过120万,这还不算夫妻俩二十多年的辛勤劳作。 王桂菊的女儿心疼不已:“爸妈为这片树熬坏了身体,林权是自己的,合同也有,可到现在没有任何补助和补贴,卖也不让卖。”当地林业部门表示,这片林地不属于“退耕还林”工程,没有补贴政策;齐齐哈尔市林草局则称,现行法规对“划入保护区后的补偿”没有明确规定,目前正在“研究协调”。 二十三年的坚守,120万的投入,却换不来一句合理的补偿,这样的“生态账”实在让人心寒。守护环境不应成为百姓的负担,真正的绿色发展,必须给农民一个公平的交代。造林种树 黑龙江人造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