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连遮羞布都不要了?与特朗普签下“历史性协议”后,越南不到四天就对中国出手,征重税、设关卡、查产业链,配合美国重构供应链,精准封堵中国转口贸易!一纸协议,中越正面博弈全面引爆。 这份由特朗普政府发起的条约,本意是给越南送去关税大礼包,但它更像一面棱镜,不仅无情地照出了越南经济对单一供应链的致命依赖,还把它直接推到了地缘政治的十字路口。 越南多年来引以为傲的“平衡术”,正濒临失控,这份协议对越南经济根本不是什么优化,更像一场毫无准备的“休克疗法”。它强制性地在产业内部划出了一条鸿沟,一边是赢家通吃的狂欢,另一边却是输家崩盘的绝境。 下游的制造业几乎被送进了“ICU”。汽车巨头TruongHai发现,每造一辆车,成本就莫名其妙地多出了200美元,只因他们六成的钢材来自中国。 手机行业更是欲哭无泪,出口到美国的手机,超过一半的零件都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 从日韩采购,价格先涨个两成再说。更要命的是,对方不仅要求先付一半的预付款,交货期还被拖到了整整三个月后。这对于分秒必争的电子业来说,简直是噩梦。 产业界的哀嚎,很快就传到了政府高层,并演变成了公开的分歧。工贸部坚称,加税是保护本土工业的必要之举。 但财政部却泼了一盆冷水,他们尖锐地警告,这点税收,根本填不上整个下游产业崩溃和大量失业带来的窟窿,财政部甚至搬出了2022年印尼对中国镍产品加税,结果反噬自身的教训来警示同僚。 美国人设计的条款,本质上就是一个想把越南从中国经济轨道上撬走的杠杆。这个杠杆的初衷,是精准打击越南作为中国商品“中转站”的功能。 为此,协议里塞进了两条毒辣的规定:任何经越南转口的第三方商品,加征40%重税;出口美国的越南货,“本地附加值”必须超过31%。 面对美国高达46%的惩罚性关税威胁,越南几乎没有选择。协议签署后不到四天,他们就火速行动起来,不仅成立专门委员会追查供应链源头,还急忙上马了一套“转口监测系统”,以示忠心。 边境海关审查力度骤然收紧,尤其是对来自中国的电子元件和纺织原料,北宁省工业园里的中资企业,甚至遭遇了突击检查,货物申报稍有不符,就被就地扣押。 越南这边忙着表态,可北边那个庞大的邻居显然不会坐视不理。来自中国的反作用力,精准而沉重。 先是广西口岸把越南火龙果的检疫时间从一天拖到两天,这小小的变动足以让成批的水果烂在边境。紧接着,援建越南的轻轨项目也开始放缓。 最釜底抽薪的一招,是中国转头支持柬埔寨修建德崇扶南运河,这条运河一旦建成,将彻底绕开越南控制的湄公河三角洲,不仅可能让越南每年损失高达20亿美元的过路费,更从根本上削弱了越南的地缘优势。 这份协议彻底终结了越南长期以来在中美之间“长袖善舞”的幻想。所谓的“平衡”,在极限压力下不堪一击。 越南用产业自主权和对美国农产品、工业品零关税的承诺,换来的仅仅是将惩罚性关税从46%降到20%的机会。这根本不是平等合作,更像是一种胁迫下的妥协。 于是,世界看到了越南极为拧巴的外交姿态:这边,他们的总理在金砖峰会上努力向中方示好,试图给紧张的关系降温。 而另一边,国内的各个部门却在紧锣密鼓地向华盛顿表忠心。这种自相矛盾的挣扎,恰恰证明了它已经失去了战略主动权。 越南的经济繁荣深深地嵌入在中国的供应链网络之中,而它的安全感又寄希望于遥远的美国。 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平衡”的根基也就不复存在了,美越协议并未成为越南的护身符,反而成了一面放大其所有弱点的镜子。 越南今天面临的真正危机,并非来自单一方向的压力,而是源于它在一个早已失衡的杠杆上,试图寻找平衡点的战略误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