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柬和平协议作废,现在全世界才看明白,中国当初不争不抢的智慧   特朗普当年凑泰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11-13 10:18:17

泰柬和平协议作废,现在全世界才看明白,中国当初不争不抢的智慧   特朗普当年凑泰柬和平协议的热闹时,那股张扬劲儿真是藏不住。   2025 年 10 月他飞抵马来西亚,刚下 “空军一号” 就跟着当地舞者扭起了传统舞蹈,还在社交媒体上大夸要见证 “伟大的和平协议”。   可谁能想到,才过半年多,2025 年 5 月柬埔寨士兵在冲突中丧生,泰柬关系跌回十年低谷,协议直接成了废纸。   这前后反差看得人唏嘘,也恰恰让全世界琢磨出个道理:当初美国拿着关税大棒排挤中国时,中国不吵不闹按自己节奏走的那股定力,根本不是软,是实打实的政治远见,现在所有事儿都把这一点印证得明明白白。   2018 年特朗普政府抡起关税大棒时,不少人都替中国捏汗 —— 一口气对几千亿美元中国商品加税,小到厨房塑料件大到机械装备全没放过,华盛顿还高调喊着要 “强硬施压”。   可中国没跟着起哄,既没搞美国那样的全面报复性加税,也没在国际上争输赢,反倒安安静静待着做两件事:把自家市场挖深,跟别的国家把生意做扎实。   当时外界不少人觉得这是 “认怂”,回头看全是门道。美国本想靠加税逼中国让步,结果关税成本全砸在了自己人身上。   约翰迪尔那样的农机巨头,光钢铁铝关税就亏了好几亿,得州六成零售商、七成制造商都骂关税坑人,这影响到 2026 年都消不了 —— 哪是打压中国,分明给自己挖坑。   中国这边早算准单一市场靠不住,提前铺好了 “双循环” 的路子。就说 2023 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飙到 111.4% 了,光消费就占了近六成,比十年前提了 11 个百分点。   高技术产业投资每年涨 13.5%,真金白银砸在自主创新上,压根没给别人 “卡脖子” 的空隙。   浙江双马塑业那种做塑料用品的企业,原来 75% 产品销欧美,关税一来丢了 1.5 亿订单,立马转攻东南亚市场,还靠国内市场补缺口;   东莞中旺玩具厂更硬气,美国客户想压价分担关税,老板直接拒了,转头靠绿色制造资质拿下日韩和欧洲订单。   这边美国关税没奏效,那边 RCEP 又给中国打开了宽门。   2022 年这个全球最大自贸区一生效,中国就抓紧释放红利,到 2024 年对 RCEP 成员国的进出口已经到 13.16 万亿元,一年涨了 4.5%,三年累计更是达到 38.57 万亿元。   区域内 90% 以上产品要逐步零关税,泰国这些国家跟 RCEP 伙伴做的生意都超过一半了。等于美国把中国往外推,中国直接走进了更大的朋友圈,这步棋早就算死了。   美国见贸易战没占到便宜,又把矛头扎向了科技领域,又是制裁企业又是卡技术出口,想把中国摁在产业链低端。可中国还是没急着吵,默默把创新根基扎得更深。   广东、江苏的产业集群砸钱搞智能制造,地方政府跟高校联手建创新中心;东莞艾尔佳集团把工厂建到泰国,核心研发却留在国内,搞 “中国总部 + 海外节点” 的布局;   宁德时代去泰国、印尼建电池厂,比亚迪靠新电池技术在全球站稳脚跟。现在再看,深圳、杭州的初创企业搞技术落地的速度,比不少西方国家都快,消费科技、人工智能这些领域的脚步压根没被拦住。   这种悄悄攒实力的路子,比跟美国争一时长短管用百倍。   更关键的是,中国没学美国搞小圈子拉阵营,而是踏踏实实搞多边合作。   “一带一路” 搞了 11 年,跟 150 多个国家签了合作文件,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全落地了,中欧班列都开了 10 万列,跟共建国家的贸易额累计到 160 万亿元。   美国总想逼别国站队,结果关税遭自家企业骂,搞的同盟也散散漫漫;中国靠修路、做买卖拉近距离,合作的盘子越做越大。   现在再看,特朗普当年的 “强硬” 成了笑话:加税加出通胀,企业叫苦连天,中美贸易逆差没解决,只是转到了墨西哥、越南这些地方。   而中国当年的 “不争不抢”,其实是不被别人的节奏带着走,认准了内部发展和多边合作两条路。内需撑起来了,技术跟上了,朋友变多了,美国的排挤反倒成了加速转型的催化剂。   这哪儿是运气好?分明是多年前就把局势看透、步子踩稳的政治远见,从双马塑业开拓东南亚到比亚迪站稳全球市场,从 RCEP 红利释放到 “一带一路” 落地,所有后来发生的事,都不过是印证了当初的判断而已。

0 阅读:71

猜你喜欢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