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日本最怕中国什么,最怕的就是在中国全部清查清除所有渗透人员,不能说全部,如大部被清日本也就泄气,不会再对中国霸气。现在日本在中国有15所学校,还有其它的会呀所呀什么的,是不是也该溯源了! 东京夜幕降临,一份机密报告悄然流传:中国若铁腕清查境内日本渗透网,这些学校和商会将成首当其冲。十五所日本人学校,表面教书育人,实则藏着多少隐秘? 清末那会儿,日本就开始下黑手。1886年,荒尾精这个家伙以中尉身份潜入中国,纠集一帮浪人,四处刺探情报。他在上海搞起日清贸易研究所,表面研究贸易,实际编出两千三百多页的《清国通商综览》,里面山川关隘、人口贸易,全都标得清清楚楚。1894年甲午战争,日本军队就是靠这玩意儿,一步步推进进攻。 转眼到民国,日本变了花样。1901年,他们在上海法租界办起东亚同文书院,名义上教中国学,骨子里是间谍培训基地。书院只收日本学生,组织他们全国跑,测绘地图、收集军事情报。学员们打着考察旗号,深入基层,绘出坐标点,喂饱了日本的野心。后来,汪伪政权里的特务头子李士群,就从这地方出来,利用学来的技巧,破坏后方稳定。1945年日本投降,这书院被盟军勒令关闭,在华人员全遣返回国。 新中国成立后,日本的渗透更隐蔽了,但本质没变。2002年10月26日,日本驻华使馆武官天野宽雅跑到宁波军事禁区,试图拍摄舰艇布局和码头情报,被海军官兵当场抓获。中国外交部要求日方召回,他灰头土脸离开。这事闹得日本媒体直呼尴尬,可他们没吸取教训。三年后,2005年9月,日本国土情报技术研究所所长大林成行和学生东俊孝,跑到新疆和田机场附近,用高精度GPS接收机非法测绘。数据精确到20至50厘米,能直接用于导弹制导。新疆测绘局没收设备,罚款8万元,两人被驱逐。 再看阿尾博政,这家伙1930年生于日本富山,1959年加入自卫队情报部门,以经济学者身份在中国活动三十多年。他出入智库会议,记录基础设施坐标,写出上百份报告,涵盖国防布局。2016年,他还出书《自卫队秘密谍报机关》,自夸对中国情报的贡献。这书一出,等于公开日本的间谍内幕,让人看清他们的算盘。阿尾博政的例子,提醒我们,渗透往往披着学术外衣,防不胜防。 类似事件没少见。2010年1月31日至2月18日,一名日本人假借旅游,在新疆塔城地区用手持GPS测绘,采集598个坐标点,其中588个指向军事区。群众举报后,塔城测绘局查处,没收设备。四年后,2014年9月,又一名日本人从甘肃庆阳出发,沿秦岭东进,在陕西宝鸡某要地非法测绘火箭军基地和飞机厂周边,被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抓获并驱逐。这些案子串起来,就是日本情报网的脉络,从公开测绘到技术窃取,一脉相承。 日本这些年在中国布下的网,不止个人行动。商会和文化会所,也成藏身地。表面上,这些地方办论坛、展览,促进交流,成员多是日企高管和侨民。可历史告诉我们,封闭圈子容易成情报节点。日本外务省和防卫省,常派现役官员以“停职”名义混进去,协调敏感信息。日台交流协会就是典型,名义处理民间事务,实际人员多出自官方,干着大使馆级活儿。现任驻华大使垂秀夫,早年就在台北事务所任职,攒下人脉。 现在,说到标题里最戳心的那点,日本在中国大陆有15所日本人学校,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日企扎堆的城市。这些学校围墙高筑,只收日本侨民子女,教材从本土运来。历史课本对侵华战争描述含糊,将南京大屠杀淡化为“事件”,慰安妇用“战时劳务”遮掩,把1931至1945年对华侵略和太平洋战场割裂开来。 除了学校,商会如日本商会联合会,文化会所如各种茶道社,遍布商务区。它们办活动热闹,交换名片谈生意,可成员圈子小,外人进不去。信息流动不透明,容易成交换节点。溯源这些地方,不是针对谁,而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盘。 日本最怕就是中国下定决心,清查这些渗透点。别说全清,大部分挖出来,日本在中国的情报链条就断,日本对华政策的底气立马泄气。想想看,他们几十年投入的资源,打水漂了,重起炉灶难上加难。没有第一手情报,日本外交桌上说话就软了,不会再对中国横眉竖眼。 长远看,这事对中日关系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斩断黑手,让中国发展环境更干净;另一方面,推动健康交流,商会学校规范运营,促进真合作。中国一贯主张互利共赢,但前提是尊重主权。未来,加强教材审核,开放参观,强化边境监测,就能堵住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