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怕是真急了!花了大力气动用卫星和情报资源盯着中国,结果发现了个让他们晚上睡

地缘历史 2025-11-11 15:45:49

美国人怕是真急了!花了大力气动用卫星和情报资源盯着中国,结果发现了个让他们晚上睡不着觉的秘密。中国的导弹工厂,根本不是他们想的那样!   11月9日,美国方面爆了个猛料。他们发布报告称,在对中国火箭军相关的136个导弹基地和生产设施进行长期分析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   结论就是,这些基地和工厂中,超过六成,也就是大约82个,正在进行或者在五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全面的扩建工程。这个规模大到让人咋舌。   这扩建可不是小打小闹。报告指出,总建筑面积扩大了至少200多万平方米。   这是什么概念?这几乎相当于在中国的土地上,凭空多出了好几个巨型的军事工业园区。   最让美国媒体感到“破防”的,是报告中描绘的一幅画面。   他们声称,通过各种手段观察到,中国的一些洲际导弹生产基地里,“弹体已经堆满了生产基地”。   这画面感,简直是直接拍在了五角大楼的脸上。   再对比一下美国自己,其下一代“哨兵”洲际导弹的量产计划困难重重,进度一拖再拖。   一边是生产线上热火朝天,成品堆积如山;另一边却是项目延期,预算超支。   这种天壤之别的强烈对比,难怪美国军方和战略界会感到心里发毛。   美国人立马就把这事儿和台湾问题联系到了一起。在他们看来,中国如此不计成本地扩大导弹产能,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潜在的台海冲突做准备。   他们的分析认为,中国正在全力打造一个强大的“反介入/拒止泡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2/AD战略。这个“泡泡”一旦成型,威力非同小可。   简单来说,就是万一台海有事,这些密集的导弹将能有效威慑和打击试图干预的美军舰队及区域内的军事基地,让美军不敢轻易靠近。   美国战略分析师德克尔·伊夫莱斯说得更直白,他认为这些导弹,特别是东风系列,首要目标就是打击“美日等国的支援设施”,比如港口、机场和后勤补给基地。   2022年爆发的俄乌冲突,更是让美国人倒吸一口凉气。   这场冲突的经验教训,彻底颠覆了他们过去对现代战争导弹消耗量的认知。   他们以前搞兵棋推演,总是乐观地假设,中国的导弹库存在高强度冲突中打个21天就差不多耗尽了。现在看来,这个假设简直是过于天真了。   北约前军控事务主任威廉·阿尔伯克基就公开表示,乌克兰的战事让中国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战争打的就是消耗,要打就必须是饱和式打击。   因此,中国对导弹的需求预估,恐怕是“呈指数级增长”的。   所以,美国现在重新推演的台海冲突剧本也变了。   他们预测,冲突的开场可能不再是传统的海空对决,而是铺天盖地的“远程火箭弹雨”。   紧随其后的,将是精确制导炸弹和各类空对地导弹的轮番攻击。   最后,甚至可能出现“每日数万架无人机”组成的“蜂群”,对台军剩余目标进行最后的清扫。   在这个新剧本里,那些威力巨大的东风系列弹道导弹,甚至都不是绝对的主力。   它们更重要的角色,是像一个“看门人”,把强大的美国海军舰队牢牢地挡在战区之外。   不光是常规导弹让美国焦虑,中国的核力量发展同样让他们坐立不安。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在2025年6月发布的年度报告就提到,中国的核弹头数量已达到约600枚。   报告还特别指出,中国核弹头的年增长数量大约在100枚左右,这个增速被认为是全球最快的。但我们也要看到事实的另一面。   美俄两国的核弹头加起来,仍然占据了全球总数的九成以上。   俄罗斯有约5459枚,美国有约5177枚。中国的核武库规模,与他们相比还远远不在一个量级上。   中国外交部也已经不是第一次强调,中国的核力量始终维持在“国家安全所需的最低水平”,并且我们是唯一公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核大国。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如此,美国为什么还要如此大张旗鼓地渲染“中国导弹威胁”呢?   说白了,这背后还是老一套的戏码,一切为了利益。   对内,这是向美国国会索要更多军费预算的最好借口。   你看,2025年美日急不可耐地在日本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美军又在菲律宾部署同类系统,这些钱从哪里来?   不把中国塑造成一个迫在眉睫的巨大威胁,国会的议员们怎么会痛快掏钱?   对外,这则是为了制造焦虑,从而更紧地捆绑住它的盟友。   一些美国媒体自己都承认,随着中国军事实力的增长,已经让不少美国的“小弟”们开始怀疑,一旦有事,美国大哥到底还行不行。   所以必须时常敲打他们,让他们保持对“中国威胁”的恐惧,从而更加依赖美国的保护。   但这种操作,无异于在玩火。美国一边把“堤丰”这种攻击性极强的中程导弹系统部署到我们家门口,射程覆盖中国沿海大部分地区;   一边又大声指责我们扩建用于防御的导弹设施。这套逻辑,是不是有点太双标了?

0 阅读:2069

猜你喜欢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