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向欧美军工企业转售120吨稀土,此举彻底激怒了中方,印度人感到纳闷,他们是怎

幻竹论明渊纪事录 2025-11-11 11:41:20

印度向欧美军工企业转售120吨稀土,此举彻底激怒了中方,印度人感到纳闷,他们是怎么追踪到这批稀土的具体流向?   今年以来,印度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以提高产量。1月,印度政府批准投资163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136亿元)的“国家关键矿产使命”计划,推动私营部门参与关键矿产的勘探和开采。   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确保国内和国外的矿产供应以及通过增强技术、监管和金融生态系统来加强价值链,从而确保印度关键矿产供应链的安全。   3月,印度政府又向私营部门开放了稀土勘探的许可。印度还希望借助“四方安全对话”等平台,参与构建所谓的“有韧性和可信赖的关键矿产供应链”。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印度正与企业进行谈判,希望通过提供财政激励措施,建立稀土磁铁长期库存。但印度《铸币报》认为,这些还远远不够。   这事得从印度企业的 “如意算盘” 说起。他们早就把账算得门儿清:自己境内虽说有 690 万吨稀土储量,排全球前五,可挖出来的矿石就是 “食之无味” 的粗料 —— 连分离钕、镝这种基础操作都搞不定,更别提炼出能造导弹的高纯度磁材了。   全球 92% 的高纯度稀土精炼能力攥在中国手里,印度 90% 的稀土磁材都得从中国买,这种技术卡脖子的滋味,印度企业比谁都清楚。   但利益面前,有人就动了歪脑筋。2023 年就有印度公司通过泰国转口,把 120 吨稀土卖给美国洛克希德・马丁造 F-35 战机,尝到甜头后今年变本加厉。   韦丹塔这波操作堪称 “教科书级” 的投机取巧 —— 一边拿着中国的稀土原料,一边给美国军工送 “弹药”,最后还敢在股东面前炫耀 “开拓了北美军工市场”。他们以为用 “民用电动车” 的幌子就能蒙混过关,却忘了中国早有一套 “天罗地网” 等着他们。   印度人纳闷的 “追踪术”,说穿了就是技术加制度的双重保险。中方早就建立了覆盖 98% 重点企业的稀土追溯系统,用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给每批稀土都刻上了 “身份证”,从开采到出口的每一步都实时记录、不可篡改。   更关键的是 2025 年 10 月出台的出口管制新规,明确只要外国产品里中国原产稀土占比超 0.1%,转售就得拿中国许可。韦丹塔的稀土来源、加工轨迹、出口报关信息全在系统里,虚假文件根本经不起核对,所谓 “转售” 不过是自投罗网。   可笑的是,印媒非但不反思自家企业的违规操作,反而倒打一耙喊 “压榨”。这论调简直荒唐到没边:美国常年用关税大棒压榨全球,动辄搞技术封锁,怎么不见印媒吱声?   中方不过是依法管控战略资源,防止稀土被用来造武器威胁自身安全,这明明是对单边霸权的合理反击。印度媒体自己天天被西方主子拿捏 —— 从人权问题被点名到贸易协定被刁难,却转头就跟着美国站队,这种 “被打了还帮着数钱” 的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   说到底,印度的困境全是自己选的。一边想靠转售稀土讨好美国,一边又离不了中国的技术供应,这种 “两头讨巧” 的心态早晚会栽跟头。就像今年 5 月,中方一收紧稀土出口,印度汽车业就闹起了 “粮荒”,玛鲁蒂铃木等巨头库存告急,扬言要停产,急着催政府求中国放宽限制。   印度自己也搞了 “国家关键矿产使命”,砸了 136 亿元想搞自主,可技术瓶颈、人才短缺、基础设施落后这三座大山根本迈不过去,至今稀土产量占全球还不到 1%。   其实中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管制不是封锁,只是对 “军事用途” 说不。新规里特意留了口子,民用科技合作、人道主义救援都能审批,甚至 14 纳米以下芯片生产用稀土也能逐案申请。   可印度偏要往军工火坑里跳,这就怪不得别人了。现在韦丹塔的虚假交易被戳穿,后续不仅可能丢了中国的供应渠道,还得面临处罚,这笔 “偷鸡不成蚀把米” 的买卖,算是给所有想投机的国家提了个醒。   在稀土这场博弈里,中国的优势从不是靠 “压榨”,而是几十年攒下的技术和产业链硬实力。从独创串级萃取技术把纯度提至 99.9999%,到建立全流程追溯系统,再到出台与国际接轨的管制规则,每一步都是实打实的布局。   印度与其琢磨怎么蒙混过关,不如好好想想怎么突破技术瓶颈 —— 毕竟靠卖原料讨好美国换不来尊严,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挺直腰杆。

0 阅读:99

猜你喜欢

幻竹论明渊纪事录

幻竹论明渊纪事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