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用美元打败美元”,这操作一万个牛逼。我国在香港发行40亿美元债,结果全世界

盖说社会 2025-11-11 11:22:33

中国“用美元打败美元”,这操作一万个牛逼。我国在香港发行40亿美元债,结果全世界认购的金额接近1200亿美元,30倍。   更绝的是这批债券的利率设计,5年期利率才4.125%,10年期4.25%,比美国同期国债还低一大截。按理说新兴市场发债得给投资者让利,可中国倒好,直接用"白菜价"融资,国际资本还抢破头。   欧洲的养老基金、中东的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的家族办公室,这些平时精得像鬼的金融秃鹫,这回跟不要钱似的往中国账户里打钱。   背后的门道更深。中国发的虽然是美元债,但结算全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绕开了SWIFT这个美国监控全球资金的后门。   欧洲银行家私下透露,现在做中国业务都偷偷开通CIPS通道,就怕哪天美国突然发疯制裁。更骚的是,这批债券的托管行里有汇丰、渣打这些老牌英资银行,它们一边帮美国唱衰中国经济,一边用客户资金疯狂抢购中国债,典型的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日本野村证券的分析师都看傻了,直言这是"美元体系内生的叛乱"。   国际资本为啥这么疯?因为中国手里攥着王炸。全球80%的稀土、60%的锂电池材料、90%的稀土加工能力全在中国,谁想搞新能源产业都得看中国脸色。德国大众的采购总监就说过:"现在买中国债比买美国国债靠谱,至少中国不会突然切断你的电池供应链。"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跟着中国混,有肉吃;跟着美国混,可能连汤都喝不上。美国这几年瞎搞制裁,把全球供应链搅得稀烂,反而逼着资本找安全屋,中国债意外成了避风港。   最让美国破防的是,这批债券的认购者里突然冒出好多美国本土机构。贝莱德、摩根大通这些华尔街巨头,嘴上配合政府说"中国风险",私下却通过香港子公司狂扫债券。   有个匿名交易员在论坛爆料:"我们老板让我们把欧洲债券仓位全换成中国债,说这才是真正的'无风险资产'。"   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2023年外资持有中国债规模突破4万亿人民币,其中美元债占比飙升到35%,这数字背后全是资本用脚投票的真相。   中国这招更狠的是在埋长线。香港这次发债特意加入了"绿色债券"标签,专门投向新能源项目,欧洲的ESG基金(环境、社会、治理投资)根本顶不住。挪威主权基金直接认购5亿美元,理由是"符合碳中和战略"。   现在全球ESG资产规模超过30万亿美元,中国等于用美元债撬动了整个西方的"政治正确"资金池。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急得直跺脚,发报告说中国正在"用美元体系的钱反哺美元体系",这话听着绕,其实就是说中国把美元当枪使,反过来打美国自己。   日本人的反应最有意思。三菱日联金融集团悄悄把中国债评级从"持有"上调到"买入",理由是"地缘政治风险溢价过高"。翻译成人话就是:美国天天炒作中国威胁论,把中国债价格压得太低,现在捡漏正合适。韩国央行更直接,宣布将中国债纳入外汇储备,说"分散投资需要"。这些美国的小弟们,背地里都在偷偷挖美元墙角。   最讽刺的是,这批债券的定价权其实在中国手里。财政部发行前突然宣布"不设最低发行量",意思就是爱买不买。结果全球资本跪求,认购倍数直接爆表。美国财政部发国债还得看美联储脸色,中国倒好,直接让市场跪着求卖。   有个香港投行大佬感慨:"以前是美国发债全球买,现在是中国发债全球抢,这世道变了。"这话不假,2023年全球美元债发行量暴跌40%,唯独中国债逆势增长,资本的眼睛是雪亮的。   更深层的信号是人民币国际化。这批美元债虽然用美元计价,但到期后可以用人民币偿还,相当于给人民币开了个后门。新加坡星展银行的设计师说:"这是在给人民币铺路,让全球资本先习惯中国资产,再慢慢接受人民币结算。"   现在巴西、阿根廷这些国家跟中国贸易已经开始用人民币结算,香港这批美元债等于给人民币加了层美元保护壳,美国想制裁都无从下手。   美国媒体气得跳脚,说中国在"挖美元霸权的墙角"。可华尔街的交易员们笑得更欢:"我们只认钱,谁安全买谁的。"这话说得实在,资本没有祖国,只有利益。   中国用美元债撬动全球资本,等于是在美元体系里埋了颗定时炸弹。当全世界都发现中国债比美国国债更稳、收益更高时,美元的"安全资产"神话就该破灭了。   这波操作最牛逼的是,中国全程没说一句挑战美元的话,全是用市场手段、美元规则玩死美元。就像太极高手,借力打力,美国自己发明的金融工具,现在全被中国用来反噬自己。

0 阅读:0
盖说社会

盖说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